“大爷您好,您认识王磊吗?”“哦,你说磊磊啊。”
王磊是江苏丰县梁寨镇党委书记。但在当地的老人们看来,王磊更像是一个小兄弟或小晚辈。因为在梁寨,官位的说服力有时并不如辈分。
日前,梁寨镇在国内率先成立了“乡贤工作室”,首批共推举出102位乡贤,平均年龄71.3岁。“乡村的一些事情,乡贤们解决更方便。甚至有些政府办起来较困难的事,他们能够办成。”王磊说。
乡贤有时比政府“管用”
今年春天,梁寨镇梁寨村村民陈建力、庄广超因宅基地盖新房的事,产生激烈矛盾。得知这一情况,该村乡贤梁丙香主动上门调解。经多次交流,两家人最终握手言和。这是乡贤参与基层调解、发挥社会治理的一个缩影。
何谓乡贤?乡贤就是本乡本土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而深得本地民众尊重的贤人。如今,在梁寨镇,活跃着一批像梁丙香这样的乡贤,他们用自己的阅历、知识和特有的乡土情怀,感染和引导身边的百姓,促进了农村的稳定、和谐。
据考证,乡贤并不是什么新词。早在唐朝,刘知九《史通·杂述》就有这样的记载:“郡书赤矜其乡贤,美其邦族。”至明朝,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栴曾撰《宁夏志》,专门列举了乡贤这类人物,并开始建立乡贤祠。凡进入乡贤祠的人,既要有“惠政”的能力,又要能代表地方民众的意志。到了清代,除了乡贤祠,还把乡贤列入当地志书。
如今,乡贤文化被重新捡起。2014年9月,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经验交流会上说,要继承和弘扬有益于当代的乡贤文化,发挥“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
日前,记者走进了梁寨镇梁寨村“乡贤工作室”探个究竟。
一个十余平米的小房间内,一位叫刘元华的乡贤告诉记者,该村共有11位乡贤,每天早上八点钟左右会来工作室“坐班”。群众如果有什么需要,随时可以进来坐一坐,聊一聊。
据梁寨镇党委书记王磊介绍,目前,该镇20个村都设有“乡贤工作室”,每一位乡贤都是做义务工作,自愿、无偿,不求任何报酬。每一位乡贤都有一个固定的编号,且为终身制。王磊表示,即使是临终后,这个编号也会跟乡贤一起“入土为安”,不会有新的乡贤接管这个号码。
在办公桌上,记者看到了一叠值班日记。翻开一看,上面所记录的都是在很多人看来“鸡毛蒜皮”的事:6月1日,李家兄弟因为房屋损坏问题产生矛盾,经调解达成共识;6月8日,村民李园园说丈夫喜欢在外面喝酒,要求乡贤帮忙说服教育。
“在农村,这些小事不解决,就可能成为大事。”乡贤庄永亮说,“乡贤工作室”目前的工作以调解矛盾为主,当然也有不少来征求意见的,比如孩子上学、婚丧嫁娶等。
据介绍,要想成为乡贤,得经过各村选拔、个人申报、镇政府审核等过程。在庄永亮的申请表上,记者看到,他曾经是军人,退伍后回到梁寨供销社工作。另一位乡贤庄广来在退休前则一直在当地的中学教书。
由于都是德高望重的老村民,对当地的民情和特点也非常熟悉,乡贤们在村里的地位普遍比较高。刘元华说:“有时候处理某些事情,我们可比政府管用呢!”
光庄村支部书记张言臣说:“乡村的工作离不开乡贤的协助和支持。村‘乡贤工作室’成立以来,村里没有发生一起打架斗殴等社会治安事件。在乡贤的带领下,大家自觉动手打扫卫生,村容村貌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王磊说,在农村,乡贤的作用不可忽视。和年轻的干部相比,他们往往对各种矛盾掐得比较准,利用他们德高望重的优势,让矛盾就地化解,促进了社会和谐、邻里和睦。
干部不许穿名牌去百姓家
在梁寨镇,和具有较高地位的乡贤们相比,干部们却“没有什么地位感”。
王磊自2013年初来到梁寨主政后,便开始想方设法拉近党政干部和百姓之间的关系。其实不光是长辈,和王磊年纪相仿的人也有不少直接叫他“磊磊”,而不是“王书记”。
家住镇区状元广场附近的朱女士告诉记者,她经常会在晚上十点以后看到王磊一个人在路上闲逛:“他没什么官架子,一直笑眯眯的,看到我们都主动打招呼。”不过,笑眯眯的王磊对该镇干部在做事方式上有一套严格的要求。
2013年,梁寨镇实施了干部“走村串户”工作法,全镇148名机关干部包挂15317户农户,“把老百姓当父母、当亲戚”。“在那时,我们镇政府就有一个纪律:男性干部去百姓家探访一律不许穿名牌、开车、拿茶杯,女性干部则一律不许穿金戴银。要想走入百姓的心,得首先从着装做起。”王磊说。
此外,镇政府还要求148名干部对各自包挂的农户做到贴心服务。哪家有红白喜事,分管的干部都要过问,需要帮忙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记者在梁寨村一家饭馆看到,门口贴有一张醒目的联系牌,这是张“党员联系户”标牌,上面留有分管干部和所包挂党员的手机号码。
记者发现,联系牌旁边还有一张大海报,上面详细地留有从“一把手”王磊到各个部门、机构负责人的手机号码,近十位镇党委副书记、副镇长的号码一个不落。王磊介绍说:“无论村民在生产、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有什么意见、建议,随时都可以和我们干部联系上。”
王磊表示,不留座机号、留手机号,显示了干部们的诚意:“我们要让百姓随时找得到我们,杜绝拒接、搪塞、敷衍、推诿等现象。”
由于地处江苏边境,梁寨有不少从外省过来的打工者。镇上到处张贴镇干部的联系方式,也让外来打工者找到了一把“保护伞”。“比如,如果他们在菜场买菜时被欺负了,他们可以直接打电话给镇政府,菜市场等公共场所也都张贴了这样的联系海报。”
小事找乡贤,大事找政府。在这个江苏边陲小镇,这样的理念在民众中已形成了共识。
(据新华网 袁杰/文 2015年9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