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风采

6万公里的安全防线

——记台州市路桥区动物卫生监督所金清分所

  •   □本报记者 蔡希师
      3个平均年龄29岁的年轻人,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每年6万公里行程,为的是筑就一条畜牧产业安全防线,他们就是台州市路桥区动物卫生监督所金清分所的工作人员。
    多重监控保平安
      8月18日上午8点,金清动物卫生监督分所的3名工作人员正在百兴养殖场巡查。所长陈学建对记者说:“像这样的巡查,规定是两个月一次,但今天该养殖场要卖猪,需做产地检疫。”等该养殖场技术人员拿来台账后,工作人员边对台账逐条核检,边向记者介绍。在金清的每家养殖场,都有这样一本台账,养殖场里的疫苗免疫、兽药购买使用、饲料购买使用等一一记录在案,这样,养殖场的情况一目了然,可有效监控。
      规范的台账记录,无疑显示了该监督分所工作人员的严谨,而产地检疫则让记者更了解基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者的辛苦。8月的台州,中午的气温往往在35摄氏度以上。顶着烈日,工作人员先对养殖场要出售的6头小猪进行群体观察,确认群体性没有问题之后,还要逐个体检,以确保每一头猪都是健康的状态,才能签署检疫证。这些辛劳的工作,在他们却是“家常便饭”。
    6万公里筑防线
      金清分所的3名工作人员,管辖着金清、蓬街两个镇,辖区内有123个村(居),1个农场、5个海岛、11个农贸市场、7个动物交易市场,生猪常年存栏两万头左右,家禽存栏26万羽。任务重,人手少,让3名工作人员经常处在连轴转的状态。“买猪的为了避开早晚两个喂食时间,通常都是在早上四五点或中午12点临时上养殖场选猪,我们的工作应急性很强。”据陈学建介绍,在销售旺季,每天要跑好几个点,以前骑电瓶车因半路没电了,发生过耽误养殖户卖猪的情况。后来,为不耽误工作,大家都开着私家车工作。据了解,3位工作人员每人每年都要跑两万多公里的里程,遍及辖区内的每一家养殖场。“我们在辖区内设立了两个动物检疫申报点,主要是为了方便养殖业主。”陈学建说,他们对外公示检疫申报相关程序及相应的检疫申报电话。对产地检疫,他们从生产第一线抓起,落实安全监管连场带户责任制度,引导防疫人员全面实施追溯体系平台,及时主动网络报告免疫、标识佩戴情况,实现源头可追溯和全程生产监管,同时按照畜产品安全监管要求,建立日常抽检与集中抽检相结合的“瘦肉精”抽检机制。
      为提升技能,更好地服务农民,他们在做好工作的同时,制订了周一学习例会制度,共同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交流心得体会。同时,积极参与实践,不管刮风下雨、不分昼夜,深入农户,以实践为师,在实践中积累知识,锻炼技能。
    金清分所工作人员正在台州市金清丰翔养殖场查看蛋鸭生长情况。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