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推进“五水共治” 打造“果蔬乐园”

  □本报记者 俞圣威
  位于建德市中部的下涯镇,近年来因一组“雾锁下涯”的照片,吸引了大量摄友,成为旅拍胜地,同时也让“建德”成了网络上的搜索热词。如何守护好这一方绿水青山,也成了建德人新的思考。近日,记者就此专访了刚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县委书记的建德市委书记戴建平。
  记者:建德是我省的畜禽养殖大县,境内的新安江又是钱塘江的的上游,这样的县情,是否让你们感到“五水共治”的压力山大?
  戴建平:压力当然有,但我们始终认为,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绿水青山,变要我治水为我要治水。为此,我们以“五水共治”为契机,大力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我们从优化发展布局入手,出台了《建德市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实施方案》等文件,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生态化”的要求,开展控量提质工作,重点关停地处主要河流沿岸、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人口集中区域等处的畜禽养殖场,并严肃查处群众举报、媒体曝光和明察暗访中发现的问题。对予以保留的养殖场,加强干粪收集池、污水处理池、沼气池等设施建设,同时,进一步完善自动化喂料、视频监控等现代化养殖设施。鼓励大型养殖场推广“猪-沼-果(茶、菜)”、“畜禽养殖+种植基地”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我们还把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纳入乡镇(街道)、有关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
  截至目前,全市共关停拆除畜禽养殖场2882个,减少生猪14.4万头、蛋鸡402万羽。流经养殖重点乡镇下涯镇的大洲溪和莲花镇的莲花溪,水质从2013年的劣五类提升到现在的二类以上。
  记者:是否可以这样说,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成了建德农业转型升级的契机。
  戴建平:的确如此。我们在推进畜禽污染治理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了畜牧业向优势产业转型发展。
  市里出台了《关于加大对畜禽养殖户停养转产扶持力度的意见》,在原有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实施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扶持力度。畜禽养殖的重点乡镇也因地制宜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对已拆除的养殖场(户)给予资金补助,为转型从事种植业的养殖户提供专门的技术指导,并积极鼓励养殖户外出创业。
  让我们欣慰的是,至目前,全市已有近2000户畜禽养殖户成功向农业优势产业转型。
  与此同时,我们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出台草莓、茶叶、中药材三大优势产业扶持政策,引导农户重点向这些高效益、高附加值的农业产业转型。为了进一步发展草莓种植业,市里创办了海峡两岸草莓文化创意产业园,开发草莓糕点、草莓酒等深加工产品。通过积极推广“草莓-水稻轮作”的种植模式,实现稳粮增收。我们还依托本地人才、技术、品种优势,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农民到全国大城市郊区种植草莓。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记者:建德是如何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推进农业现代化的?
  戴建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治理畜禽污染,推进“五水共治”,为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我们的目标是把建德打造成“果蔬乐园”。
  我们制定了建德“果蔬乐园”三年发展规划。根据这个规划,去年为品牌建设年,今年为品牌拓展年,明年为品牌整合深化年。力争经过三年努力,建成20个以上星级果蔬采摘基地,打响长三角果蔬采摘旅游第一品牌,并实现串点成线,向景区化方向发展。
  目前,建德已建成航头、三都两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综合区内集蔬菜、茶叶、水果、中药材等产业于一体。以“五水共治”为契机,采用生态养殖、种养结合、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推广立体无土栽培技术,实施首席专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推广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技术以及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技术,提高农业基础产出能力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我们还大力引进推广新型、适用、高效的种植、移栽、植保、收获等各类农业机械,优化农业装备结构。加快发展玻璃温室、钢架大棚、工厂化育苗等设施农业。
  如今在建德,春季桃李果蔬、夏季荷花蓝莓、秋季柑橘甜美、冬季草莓休闲的四季果蔬格局已经形成。其中,艾利斯玫瑰园已具备休闲养生、科普宣传、产品展示、加工体验等功能;红群草莓园作为建德“果蔬乐园”打造的第一个四季果蔬采摘示范点,建成了海峡两岸草莓创意产业园,产业园集科研、生产、销售、休闲于一体。“果蔬乐园”还带动了农家乐、乡村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