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俞圣威
本报讯 7月23日,记者从省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省正式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省要基本建成城乡一体、区域均衡、人群均等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文化大餐。意见要求,推动公共文化与城镇化发展、城乡常住人口基本匹配,进一步提升送戏送电影送出版物下乡、文化走亲等文化惠农质量。健全“三农”出版物体系和发行网络,提升广播电视涉农节目质量,加强农村题材文艺作品创作,充分配备山区、海岛广播电视用户接收设备,合理安排农村广播电视维修服务网点。进一步提高以县文化馆(图书馆)为中心的乡镇分馆建成率,实现流动文化服务和数字文化服务全覆盖,基本形成农家书屋与公共图书馆互通互联机制。深入开展城乡结对子、种文化等活动,促进城乡文化资源互动共享。
意见提出,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淳安等26县加快发展的决策部署,大力促进26个县的文化建设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重点推进泰顺、磐安、龙游、开化、天台、庆元、遂昌等7个公共文化建设整体提升重点县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推进金华、衢州、丽水等3个设区市市本级农村公共文化发展,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通过转移支付、结对帮扶等方式,集中实施一批文化设施、广播电视、数字服务等重点项目,推进重点区域的文化建设。
同时出台的《浙江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2015—2020年)》明确,每个农家书屋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0小时,图书不少于1200种、1500册,报刊不少于10种,年新增图书不少于60种。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每天播出次数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为农村群众提供数字电影放映服务,合理调整放映结构,其中每年放映的国产新片比例不少于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