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文摘

“皮草之乡”河流失色

  位于河北省枣强县南部的大营镇是闻名中外的“皮草之乡”,拥有裘皮加工企业及专业户1万余家,从业人员15万人,是国内最大的裘皮制品加工基地和销售中心。去年,这座小乡镇仅皮毛制品的年销售额就高达204亿元人民币,年出口额达7亿多美元。但记者在大营镇调查采访时发现,繁荣的背后则是当地河流“失色”,黑褐色的污水不断翻滚着冒出来。
  一位当地熟悉毛皮业的人士表示,大营镇的毛皮、养殖、鞣制、硝染企业会产生大量废水,尤其是鞣制和硝染,需要将毛皮放到容器里,加上中性盐、酸、铬鞣剂等化学药品和水混合进行生产,但生产后含有大量有毒物质的废水,往往不经过处理就偷偷直接排放出去,对地下水造成极大污染。
  虽然皮毛产业对当地环境产生了污染,但许多人并不愿意放弃。“当地人基本上不出去打工,都是做毛皮加工,每个月能挣3000多元,比离家出去打工强,所以大营周边的人都靠毛皮生意挣钱。”一位当地村民表示。
  枣强县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5年,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全部财政收入增长15%以上,力争突破11.5亿元,比2012年翻一番,这其中毛皮产业还要做大做强,全年产业纳税力争实现4亿元。
(摘自《每日经济新闻》 孙卫涛/文 2015年5月8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