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文摘

山西出现大面积“悬空村”

  这是一个安静得近乎“死寂”的村子,敲了好几家的门,才碰到拉开门栓、探出头的魏玉兰。在这个中国北方矿业大省山西的最北端,大同市左云县秦家山村66岁的魏玉兰告诉记者,由于采煤造成村子底下出现采空区,村子变成了“悬空村”。“房屋出现了沉陷、裂缝,加上缺水,村子已经不能住了。”魏玉兰说,村里有能耐的人都搬走了,只剩下一些老太和老汉。
  改革开放以来,煤炭大省山西累计生产原煤1000亿吨左右,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能源保障。然而巨量的煤炭开采为生态本就脆弱的当地留下了大面积的采空区和沉陷区,数千村庄房屋倒塌、饮水困难、耕地遭破坏。据初步调查,山西省因采煤造成的采空区面积近5000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其中沉陷区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占采空区面积60%),受灾人口约230万人。
  魏玉兰家由于沉陷,水泥板的屋顶出现了裂缝,导致每年夏天漏雨严重。由于采煤破坏了地下水,现在村子里只能依靠从十多公里外的杨千堡乡拉水吃。“村里雇佣拉水车每隔半个月送一趟。”
  实际上,在2004-2010年间,我国已启动实施了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沉陷区治理。作为中国采煤灾害最为严重,沉陷区面积大、受灾人口多、治理任务重的山西省在此期间完成了9个矿区采煤沉陷区的治理,安置受灾居民18万余户,受益人数60余万人。但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山西还有国有非重点煤矿和非国有煤矿采煤沉陷区2000多平方公里,受灾群众约170万人。
  依据山西省政府近日印发的《山西省深化采煤沉陷区治理规划(2014—2017年)》,2015年山西开始全面实施采煤沉陷区治理,到2017年,山西力争完成全省1352个村子的采煤沉陷区治理工作,共涉及21.8万户、65.5万人的治理搬迁任务。
  (据新华网 孙亮全 刘怀丕/文 2015年5月18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