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全产业链是当前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食品安全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全新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是指以消费者为导向,同一农业产业内或不同产业间的多个经营主体,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利益关系和时空布局形成的,以产品或服务为对象,以资本和技术为纽带,以价值增值为目标,从农业产业链的源头做起,涵盖种养与投入品采购使用、农产品加工分销及物流、品牌推广等从田间到餐桌多个环节的产业链系统。发展农业全产业链,有利于推动农业企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提高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水平,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近年来,宁波市通过建设农业全产业链来谋划提升农业核心竞争力,通过种子种苗工程、园区(基地)建设、农产品深加工、物流配送、批发市场经营、农产品电子商务等环节,不断推动农业全产业链的整合和一体化运作,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截至2014年底,全市已拥有产值亿元以上的农业(指种植业和畜牧业)全产业链15条,其中,产值10亿元以上的农业全产业链3条(慈溪蔬菜、鄞州蔺草、余姚榨菜),产值5亿元以上的农业全产业链3条(慈溪生猪、余姚畜禽、象山柑橘),产值1亿元以上5亿元以下的农业全产业链9条(余姚稻米、鄞州稻米、奉化稻米、镇海獭兔、余姚茭白、象山白鹅、甬优种业、江北奶业、宁海畜禽)。
据调查,宁波市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产品特色鲜明。各地根据自然资源禀赋条件,依托农业主导集聚产业,因地制宜形成农业特色产业链。二是组织形式多样化。目前宁波市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形式主要有市场主导型、企业带动型、科企合作型三种。三是发展凸显品牌化。小产品必须通过全产业链的发展,才能形成大品牌。目前余姚榨菜、鄞州蔺草、宁波獭兔、宁波牛奶、宁海土鸡、象山柑橘、慈溪出口蔬菜等产业品牌在全国消费者心中已有了一定知名度。
但从目前看,农业全产业链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发展基础条件不够好,各环节衔接不紧密;全产业链集聚整合力不强,科技研发创新能力较弱;全产业链链条较短,品牌、休闲农业等延伸发展不够;政府对全产业链发展的扶持不够,产业行业协会发展缓慢。
结合宁波实际,要更好地发展农业全产业链,就要按照整市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要求,通过政策扶持,培育农业产业链核心主体要素,以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为依托,深化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不断提高产业集聚度,提升关联点,推进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建设,实现标准化基地与龙头企业的有效对接,增强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科技创新能力,强化品牌推动战略,以加工型农产品全产业链为母链,全方位拓展农业产业链,使产业链联接更牢固、更吻合、更高效,逐步构建和优化一批具有宁波区域特色的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
1.建设一批高标准的生产基地。以“两区”为核心,以龙头企业为纽带,通过建设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标准化、集约化的原料生产基地,推进主导产业发展。筛选出当前有高附加值或有发展潜力的农产品主产区,重点规划优先建设主产区基地,从源头上保证全产业链中核心领军主体的原料供给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强化农业全产业链的基础。
2.扶强一批领军型的经营主体。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培育经营主体的力度,促进主体间的联动。以产业分工、利益联结为根基,建立健全各类经营主体间、主体与普通农民间的联结机制,促进各类主体与关联产业协同发展。另一方面,要发挥领军型农业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做大做强龙头,引领各主导产业种子种苗、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主体联动融合发展。着力培育一批领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名企、名人。
3.培育一批有影响的农业品牌。一要挖掘具有区域特性和优势的农产品,大力推进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登记,形成响亮的有文化、有品质、有历史的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二要继续鼓励优质农产品创牌,集中培养打造创意农业品牌(商标、专利),并围绕品牌构建全产业链。三要结合各类境内外农博会和展销会,推介、宣传本地特色的农业品牌。真正培育出一批在省内外叫得响、有宁波特色的名牌、名品。
4.发展一批相配套的流通平台。一是根据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发展一批与农业全产业链相配套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推动农业龙头企业集群与专业批发市场的对接。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加强储藏、运输和冷链设施建设。二是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开设直营店和连锁店,积极与大型连锁超市、流通企业对接,开拓国内外市场。三是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鼓励有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建立网上展示交易平台,实现“电商换市”。
5.突破一批关键性的产业技术。一是根据宁波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发展布局和主导产业发展需要,以产业技术服务团队建设为核心,以推广应用为导向,以建立与产业链相配套的技术链为目标,集聚农业科研教育推广及社会化农技服务优质资源,推进产学研协同、省市县乡联动、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相融合,进一步优化农技服务,延伸服务链,加快农业产业技术创新集成与推广应用。二是加强产业链领军核心主体的科研开发应用中心建设,开展产、运、加、销一体化的技术研究,使技术配套、衔接合理,产业链在现代技术基础上高效运作。
6.打造一批多层次的创意农业。一要开辟新市场,拓展新的价值空间,构建多层次的宁波都市创意农业产业链和价值体系。进一步挖掘、开发、整合发展创意农业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乡土民俗文化资源,利用作物生长全过程和现代农业的生产性、观赏性、娱乐性、参与性、文化性、市场性等,对其整合和包装,促进农业创意文化、观光休闲等新型业态融合发展。二要紧密结合农副产品的加工再生产、服务、观光、营销等拓宽产业链,支持有优势的产业链建设主题文化博物馆,延长产业链。
7.成立一批服务优的行业协会。政府要做好服务和牵头工作,强化对行业协会的领导,赋予行业协会必要的管理权限和职能,并对行业协会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加强对行业协会的指导和培训,加大行业协会与国内外同行的联系与交流,促进地区合作。
宁波市农业局农业全产业链发展课题组供稿
台商独资企业大越(慈溪)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的蔬菜种植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