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从事卤制品加工多年的苍南籍男子朱某和妻子陈某以及福建客商方某等8人因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被苍南县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初步查明,朱某夫妇等人在一年多时间里共制售假牛肉干75吨。
卤制品师傅学会制假牛肉干
朱某今年51岁,苍南当地人。据朱某交代,他从事卤制品加工行业已有近30年时间,对生产加工卤制品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技术。涉案前,他从业多年来都诚信经营。
2012年8月,经人介绍,朱某在湖南长沙认识了一名福建客商。该客商向他打听苍南是否有人将猪肉加工成假牛肉干出售,然后怂恿朱某学会加工假牛肉干出售,并向他暗示利润可观。
2012年12月,经不住诱惑的朱某回到苍南,与妻子在家中办起了肉制品加工点。2013年3月,3名福建客商专门来到朱某家中考察假牛肉干加工情况,并要求朱某为其加工一批假牛肉干试销售。
朱某从市场上收购了150公斤猪肉,经切块、蒸煮、冷却、翻炒等工序后加工成假牛肉干半成品。为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朱某在加工过程中加入了牛肉精、牛肉纯粉、豌豆粉、焦糖色素等添加剂,并加工出了五香味、香辣味、沙嗲味三种口味牛肉干。
客商称生产多少就要多少
因猪肉与牛肉的价格相差好几倍,用猪肉制成牛肉干可以获取高额回报。3名福建客商在品尝了朱某加工的假牛肉干后,非常满意,当即要求与朱某合作,并许诺朱某生产多少他们就收购多少。2013年6月,朱某开始为福建客商大批量加工假牛肉干,将产品快递到福建漳州。
2014年6月,为逃避打击,朱某将制假窝点移到苍南一座偏僻的深山中。为提高产量,朱某还雇佣了2名工人帮忙。截至2015年1月被查处时,这个制假窝点每批次的产量达到了500公斤。
2014年11月底,苍南县政府部门接到关于该制假窝点的举报。经过前期缜密侦查,2015年1月17日,当地公安民警兵分两路对该制假团伙成员展开抓捕,在苍南的制假窝点抓获朱某、陈某夫妇以及2名工人,在福建漳州、厦门等地抓获福建客商方某、郑某等4人。
苍南当地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现场查获近500公斤已加工和待加工的肉制品,经鉴定,均为猪源性肉制品。警方在对朱某联系的快递公司调查后发现,自2013年6月开始,朱某通过该快递公司发出的假牛肉干一共有3000多件,按每件25公斤计算,朱某制售的假牛肉干半成品达到75吨。
假牛肉干对人体有无危害
朱某夫妇与工人将制成的假牛肉干半成品寄到福建漳州一家食品公司进行分装与包装。该食品公司通过数量庞大的零售商,将这些假牛肉干销往各地。福建警方曾在该食品公司查获了一些还在包装的假牛肉干。由于该食品公司有关人员还没被抓获归案,案件还要进一步调查。
吃了这些假牛肉干对人体有无危害?苍南县检察院有关人士说,从目前查获的情况来看,朱某夫妇从市场上采购猪肉,没有发现这些假牛肉干是用病死猪肉制成的情况,还没有发现这些假牛肉干对人体有危害,但还需要进一步确认。 吴祖坚 陈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