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数据称,2014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农村居民纯收入9892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92:1,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差距首次降至“3”倍以下。
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经历了一个倒“U”字形发展路径。2002年以来,我国城乡收入比一直在“3”以上,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水平3.33:1。从2010年开始,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多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城乡收入差距首次从上一年的3.33倍下降到3.23倍,2011年再次下降到3.13倍。2012年,农村居民收入再次“跑赢”城镇居民,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7%;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4565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2012年农民纯收入比上年回落0.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比上年加快1.2个百分点。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96元,城乡收入比为3.03:1,较2012年微降。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表示,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在逐渐缩小,一方面是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二元结构正在不断被打破,整体收入提上去了,差异不断消除,这对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城乡互动、增强整体实力有着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是随着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逐渐深入,以及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相较于中低收入组,高收入组的增速明显偏低,收入差距自然不断缩小。同时,随着养老金、低保等社会保障措施的落实到位,民生领域的效率和公平原则将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
(据中国农业新闻网 刘菁/文2015年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