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头刷微信卖菜,大白菜现拔现卖,日销5000多公斤番薯干,朝发夕至的生鲜冷链……刚过去不久的2014年,再一次刷新遂昌农民“触网”的数量和模式。
看着在开拓市场、降低成本、溢价销售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关键的作用,丽水农民把土货从线下向线上延伸。2014年1至11月,丽水市农村电商销售额 35.69亿 元 , 同 比 增 幅89.94%。被认为电商领域新蓝海的农村电商,已在丽水风生水起。
网货进城,拥抱这片新蓝海,隐匿于深山的农副产品走向了市场,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华丽逆袭,也促使众多企业实现了转型升级。“让‘王八’也飞起来,让全国人民都能买到我养殖的中华鳖……”2014年9月27日在杭州举行的丽水农业电商服务商推介会上,云和一位养鳖农民的奋斗目标掷地有声。
实际上,面对互联网营销,这位养鳖农民的目标很有可能实现。近年来,丽水市农村电商实践证明,电商营销降低交易成本、减少库存、缩短生产周期、增加商业机会等,有效克服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不利因素,补齐了农业短板。“一瓶辣椒酱,重八两,售价45元,本地人是不会买的,但在网店里,一天能卖出一两百瓶。”在丽水市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主任王军龙看来,通过电商形式和杭州、上海等地的消费者实现消费和服务的对接,辣椒酱就会产生更大的价值。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丽水的其他生态农产品。
缙云土面每公斤 7.6元、350克的土蜂蜜每瓶128元,即便价格不低,但在“盘溪公社”网店里还是深受青睐。摸索出土货嫁接电商后身价倍增的秘密,“盘溪公社”店主丁树亮,一有时间就到各个乡村转转,找寻原生态的土货。
与农产品实现溢价俏销形成正比的是,电子商务的普及,令过去遥不可及的山区农产品成为城市餐桌唾手可得的家常美食。
“农村电商实现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的零距离对接,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丽水市农业局负责人表示,审时度势之下,丽水市已将电商化营销列入生态精品农业发展战略之一。截至2014年11月底,全市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15.09亿元,占农村电商总销售额的42.28%。
吴建军 潘枫 肖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