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法制

400多个“种粮大户”骗取国家农资补贴214万元

衢江特大粮食补贴贪污案受审

  •   一个镇政府的财政办主任“率领”所辖村的7名村级财务报账员,搜罗400多张身份证复印件,虚构400多个“种粮大户”,私自开户办出400多张存折,共骗取国家农资综合补贴214万余元。
      近日,由衢州市衢江区检察院提起公诉的衢江特大粮食补贴贪污案,在衢江区法院一审判决。为首的衢江区高家镇财政办原主任杜云水,因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并处没收财产10万元;篁墩村原报账员叶金良,因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6个月;其他6名村报账员也分别因贪污罪获刑。参与骗取国家补贴款的村主任、村支书均另案处理。
    独揽大权
      衢江是传统粮食生产大区。这几年国家对“三农”的补贴力度加大,补贴种类有数十种。按照国家相关补贴政策,种植稻或小麦面积在20亩以上的,是“种粮大户”,国家给予补贴,每年以村为单位向镇一级申报。在村一级,村报账员、村干部(村主任或村支书)对申报农户是否符合条件进行审核;在镇一级,由镇分管领导负责审核。
      今年53岁的杜云水,身兼衢江区高家镇财政办主任、财政所所长,负责粮食补贴申报审核大权。每年看着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的补贴款在自己手里进进出出,他忍不住打起了小算盘。在摸熟了整套粮食补贴的申请和发放流程后,杜云水开始动手,通过冒用别人身份证,虚报种粮户大户信息等手段,从国家种粮补贴里捞钱。
    拉人入伙
      那么,这么多身份证到哪里去弄?之前,镇里办国家“家电下乡”补贴,经手的也是杜云水。因此,他轻而易举地弄到了两三百张身份证复印件。
      不过,这套取国家补贴款的活儿,杜云水一个人却干不了,因为农户申领必须先在各个行政村申报。杜云水就把这些身份证“对号入座”,“动员”各村的报账员和他一起分吃这块“肥肉”。叶金良就是报账员之一。
      叶金良原是高家镇政府会计代理中心的合同工,2009年到高家镇篁墩村当报账员。他和杜云水关系很好,同时,因为和高家镇下辖的各村也经常有业务往来,他和各村报账员也都很熟。一次吃饭,杜云水把这事和叶金良透了底,拉叶金良跟他一起干,“领出来的钱,我们俩对半分!”
      之后,杜云水把他搜罗来的29张身份证复印件“挂靠”在叶金良所在村的农资补贴清册中。叶金良造好虚假的申报材料,杜云水大笔一挥,全部通过审核。
      叶金良还把骗取国家补贴款的“圈子”进一步扩大。他私下里找到篁墩村的村主任和村支书,“我们都不符合国家粮食补贴条件,但没关系,冒用别人的身份证挂个名就行。其他的事我都会办好,你们只要签个字!”
      村主任和村支书心领神会。叶金良一手操办,伪造《土地流转合同》,张冠李戴地凑齐3人的资料后上报。2009年至2013年,叶金良等3人每年申报,每年都成功获批,每人每年骗得补贴款三四千元。
    “造假”一条龙
      除了篁墩村,在杜云水授意下,高家镇下辖的安仁村、上溪村、段家村、盈川村、洪家村等村的报账员也分头行动,向国家骗取农资综合补贴。
      这样上下合力、“一条龙”骗取国家补贴的办法似乎滴水不漏,但按照规定,每年种粮大户补贴发放都需要在村务公开栏进行公示。这样造假的公示,是如何骗过村民的?
      原来,村主任、村支书、村报账员为了蒙混过关,早已有一套办法,除了造假的《土地流转合同》、造假的身份信息,还有“阴阳公示单”:一套符合条件的,拿出来公示;还有一套造假的,直接上报。
      上报材料里需要有村级公示的照片作为存档,这也不是问题,只要去趟与之合作的照相馆。照相馆墙上有一个模仿该村“村务公开栏”实景的“取景区”,只要把假公示单往照相馆墙上一贴,拍张照片,就“公示”完成。
    许梅 叶云 姜胜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