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教育

我国农村教育发展水平居9个人口大国首位

  近日,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课题组完成的《从发展指数看我国农村教育的亮点与差距》报告发布。报告指出,我国农村教育总体发展水平居9个人口大国首位,特别是入学率等部分指标表现“抢眼”,小学入学率超过100%,与发达国家日本、英国持平。
  根据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我国农村教育发展有四大“亮点”:一是我国农村教育总体发展水平居9个人口大国首位,农村教育机会指数中,中国在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入学率方面排在前列,小学入学率达到100%,与发达国家日本、英国持平,且超过德、法、美等国水平;二是农村教育发展各级指数呈增长状态,其中农村教育信息化水平指数幅度最大,由2011年的 0.343增长到2012年 0.396,增幅达15.45%;三是教育发展城乡差异状况趋于好转,教育普及状况、师资状况、投入水平、教育条件和信息化水平的城乡差异在逐渐缩小;四是城镇化推动农村教育整体水平提高。
  报告同时指出,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状况与7个经合组织成员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大部分省份中,农村教育大班额状况仍堪忧。各省份农村教育发展指数差异悬殊,投入水平悬殊是造成省际差异的主因。由于投入水平不同,造成各省份农村教育发展的师资状况、办学条件等差异明显,教育发展水平呈两极态势,且由于国家政策倾斜力度偏小,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中部塌陷”、“小学塌陷”现象突出。
  农村教育要想取得跨越式发展,既要适应改革,更要超前布局。在准确把握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要完善和调整发展政策与措施。既要缩小城乡差距和省际差距,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补齐区域内教育发展“短板”,又要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方位关注寄宿制小学。
何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