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食品药品安全

买菜先看公示栏 下馆子先看“脸谱”

绍兴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让百姓放心

  “你看,老赵的生菜,没有农药残留的!”日前,家住绍兴越城区下大路的徐大妈与同伴来到大江农贸市场采购当天的食材,几位大妈没有急着进市场,而是先到市场门口去看墙上公示栏的内容。
  “蔬菜农药残留、豆制品吊白块残留、肉类水分超标这些信息都有公示,哪家的黄瓜合格,哪家的蔬菜没有农药残留一目了然,我们买得放心!”徐大妈称赞道。
  绍兴市2011年开始提升改造农贸市场。2011年以来,全市共投入改造资金8.06亿元,完成农贸市场改造提升127家,创建省文明示范农贸市场59家,大型农贸市场都配备了自检点,流动检测车不定期对全市农贸市场蔬菜食品进行检测。除此之外,市场监管部门都配备了检测箱,定期对属地的市场农副产品进行检查。
  “下馆子吃饭一定要先看‘脸’。”在绍兴市区一家银行工作的张先生对市区各色餐饮店如数家珍,他经常告诉身边的朋友最近哪家饭店“变脸”了。张先生口中的“脸”,指的是各餐饮服务单位墙上悬挂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等级公示牌。“公示牌上画着的脸有大笑、平脸和哭脸三个表情,笑得越开心说明在该店用餐越安全、越放心。”张先生补充说。
  近年来,绍兴市在餐饮企业持续开展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和“五常法”管理,严格将餐饮企业加工制作、采购储存、清洗消毒等全过程,以及是否存在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剂量使用,厨房废弃物处置是否符合要求等纳入评定范围,并加大对城区小餐饮店整治力度。截至今年10月,全市小餐饮单位12844家,有证率为86.27%,市本级小餐饮持证率保持在90%以上,全市通过整治取缔无证小餐饮269家,立案处罚205家。
  同时,绍兴市加大食品违法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今年,全市共约谈食品违规企业1418家,查处案件1405起,处罚451.41万元,公布黑名单企业34家,移送公安29起,打掉“黑窝点”、“黑作坊”108个。
  “原来用眼药水也那么有讲究,多滴还会对眼睛造成伤害。”近期,孙端镇吴融村村民马永法在参加绍兴市市场监管局在当地开展的药品安全知识大讲堂活动后,颇有感触地说。为增强百姓药品安全意识,普及药品科学知识,绍兴市市场监管局在全市组织开展了“药品安全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活动。
  市场监管部门以药品生产专业化监管为目标,积极探索专业化监管途径和机制,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提高药品生产监管水平。在药品流通环节,完善药品经营企业信用“红黑榜”制度,督促企业规范、诚信、自律经营。将质量信用差的企业列为重点监督检查对象,加大检查和抽样检验频次,对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惩戒力度。1-8月份,绍兴市共查处食品药品案件563起,同比增长12.6%,涉案金额1.4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省级督办案件5起,同比增长25%。
潘琼英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