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5版:寻找最美林场人

平凡岗位上的美丽事业

——记开化县林场优秀护林员余松寿

  “务林人”,这是一群为森林而生、为绿色而奋斗的人,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才为我们换来了“天蓝、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活环境。开化就有这样一位在平凡岗位上干着美丽的事业“务林人”,他叫余松寿,共产党员,开化县林场村头分场山坑林区队长。
  1971年,16岁的余松寿和其他23位知青一起来到开化县林场。父母亲都是林业工人的余松寿,从小在大山里转悠,对森林有着十分执着的感情。他能循着水声找到下山的路,可以在山上转悠一天不饿着,可以在没有月亮的夜晚从山上回到家中。参加工作后,余松寿被分配到村头分场山坑林区的大坑护林点。这里远离村庄,出入只有一条羊肠小道,护林点没有电,晚上只能就着煤油灯微弱的灯光看看小人书。白天对着森林,晚上对着星星,外出买米、买面一走就要一天。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余松寿起早贪黑带领民工挖山、整地、植树,一干就是10年,完成了1000多亩荒山绿化任务。
  林场的工作除了造林,更重要的是护林。1990年,余松寿被任命为青山林区队长,工作环境变了,担子重了,责任也大了。青山林区是村头分场的护林老大难,多年来这里破坏森林现象普遍。林区周边住着几个村庄的村民,这里的村民习惯烧柴煮饭,在许多村民们的眼里,只有杉木才是林木,而松木、柏木、麻栎以及其他阔叶树都可以当作柴烧。于是,这里经常会发生村民到林场砍松木、柏木、麻栎等事件。为了改变村民们的习惯,余松寿深入农户家中,逐家逐户做工作,耐心细致地向村民们宣传保护森林的政策,做到“三勤”:白天勤跑山头、早晨勤跑村头、傍晚勤跑灶头。跑山头,主要是熟悉森林遭破坏的重点地块;跑村头,主要是苦口婆心地向村民做宣传;跑灶头,是为了及时了解村民的烧柴动态。
  同时,余松寿还在村民收工回家的路上加强巡护,及时制止破坏森林的行为。8月的一天,余松寿带着民工在山上抚林时看见几个村民进山后很长时间没出来,判断可能会盗伐林木,就悄悄躲在水沟旁蹲守。夜深了,成群的蚊子不停地袭来,天又下起了小雨,冷风吹过,冻得瑟瑟发抖,肚子也饿得咕咕直叫,但余松寿坚持蹲守着。凌晨时分,3个村民背着杉木出现在下山的路上,一边走一边还说着:“这样的天气,老余总不会出来护林了吧。”话音刚落,余松寿出现在他们面前,面对浑身湿透的余松寿,这几位村民哑口无言,无可奈何地将林木背到林区里,接受处罚。事发多年后,村民看到余松寿时还会说起这件事,并竖起大拇指说佩服佩服。
  在护林中余松寿可以做到铁面无私,但在平常生活中,余松寿对村民总是满腔热情。农忙季节,余松寿经常帮助村民收割水稻,特别是为村里的留守妇女、老人家里干农活。为方便出行,余松寿买了一辆摩托车,他经常骑着这辆摩托车帮助村民排忧解难。这点点滴滴,使余松寿的护林工作赢得群众的大力支持。
  40多年来,余松寿先后在杨林、大溪边、曹坑、青山、大坑、苦竹等林区、林点工作过,累计绿化造林80多万株,抚育幼林1.6万余亩次。他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生产者,所在的林区也多次被评为文明林区、先进林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