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海宁长安、盐仓、许村等地出现了不少价格略低于市场价的液化石油气,而这些“低价气”有一个共同点:不经烧。海宁警方经过细心调查,终于破获了这起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解开了其中的秘密。
“我们家这几次买的液化石油气好像不太对,一个月不到就烧光了,火的颜色也比较红,有时还会发出‘嘭’的声音。”家住海宁市长安镇的钱阿姨晚上乘凉时,和邻居拉起了家常。结果,几个人一聊,发现买的液化石油气都有相似的情况。
买到此类液化石油气的人越来越多,情况很快反映到海宁市住建局。住建局工作人员对长安镇上的个体液化石油气销售点进行了抽样检查,结果在低于市场价销售的液化石油气内发现了二甲醚成分,这是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因为已经涉嫌犯罪,住建局将线索移交至海宁市公安局。
通过多日蹲守,海宁市公安局的侦查员很快确定了2辆来往于个体液化石油气销售点的可疑货车。一路跟踪,可疑货车都回到了海宁市盐仓开发区大堤路附近的某代灌液化石油气服务部。服务部老板凌某进入了警方的视线。
为追查上家,侦查员围绕装货的2辆货车继续展开追踪。通过顺藤摸瓜,民警发现服务部销售的液化石油气分别是从桐乡市河山镇和绍兴柯岩的液化石油气公司购买的。
由凌某延展开来的伪劣液化石油气产销网络渐渐清晰,侦查员一边收集证据,一边耐心等待着最佳抓捕时机。8月7日,收网时机成熟,海宁警方组织3路侦查员分赴盐仓、河山、柯岩,一举抓获了凌某、金某等6名犯罪嫌疑人。
据统计,行动当天,警方当场查扣伪劣液化石油气达100余吨,涉案价值100余万元。据介绍,每吨二甲醚的价格比纯液化石油气的价格便宜2000元,在金钱的诱惑面前,黑心商贩干起了不法勾当。而且,二甲醚和空气混合后,极易发生爆炸,这也是那些使用“低价气”的居民常常听见“嘭”的声音的缘故。徐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