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法制

6年前,老板借钱给打工者应急6年后,打工者从长春赶来还钱

  6年前,来自吉林长春的张金平在苍南县龙港镇打工时,急需用钱。老板吴成水发现后,主动借了2000元应急钱给他。6年后,已回老家多年的张金平仍记挂着这事,他千里迢迢从长春赶到温州,找到了当年的老板吴成水,还清了6年前的2000元钱。
  张金平今年45岁。2007年,家庭经济拮据的他,从老家来到苍南县龙港镇打工。当时的龙港聚集了众多企业,劳动力需求大。张金平来时刚好碰上一家印刷厂在招工,便应聘成了厂里的一名切纸工,每月工资1300元。他为人踏实,工作积极,在厂里表现不错。
  印刷厂的老板是吴成水,今年59岁,龙港上合头村人。张金平进厂那年,吴成水有40多号工人,厂里业务开展还算顺利。但半年后,印刷厂因资金周转不灵,开始亏损。
  也就在那当口,张金平接到了老家传来的噩耗:父亲去世了。家里人都急着让张金平带钱回家办丧事,这可愁坏了他。
  打工这些日子赚的钱,平日吃住开销得也差不多了,攒下的钱还不够付路费。他想问老板借点钱,可踌躇着不知怎么开口。
  倒是吴成水,发现了张金平的反常,主动问他发生了什么事。张金平开口道明了原委,说要回老家,但借钱一事还是没说出口。又是吴成水先开了口:“是不是需要钱?”他迟疑了一下,点点头,深吸了口气说“借2000元”。他没想到,吴成水那么爽快地答应了,还没要他写借条。
  吴成水后来说:“他出来打工也不容易,虽然我自己钱也紧张,但抠吧抠吧2000元还是拿得出的。他说会还的,我也没放心上,当时身边没现钱,后来叫女儿把钱给他的。”
  张金平回到了长春老家,料理完父亲的事情后,便在当地一家工厂找了份工作,方便照顾家里人。
  不久,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孩子,又增添了家庭开支。张金平打工赚来的钱只能勉强应付家里的日常开销。2000元何时能还?他一直默默地问自己。
  离开温州时,他留了老板吴成水的电话,偶尔会打个电话过去,问个好。电话里,吴成水从来不催他还钱,反倒是他难为情地表示一时还不了,吴成水跟他说,别急,实在还不出就不用还了。
  远在长春的张金平不知道,他走后不久,吴成水就把印刷厂转让了。
  2010年,张金平再次联系吴成水,发现电话已打不通了。那时他还没有凑足钱,所以也没有急着找人。“我想龙港地方不大,我还记着吴老板和他女儿的名字,肯定能找到他们的。”张金平说。
  之后的几年,张金平干起了运输,工作挺辛苦,但收入比以前多,手头也攒下了点钱。每到夜里,躺在床上,他就想起这2000元钱。跟老婆说,老婆也支持他把钱还了。
  今年,张金平开始找人。他先拨打温州的114找原来工作过的印刷厂的电话,但印刷厂早已注销,查不到电话,更查不到吴成水的个人信息。
  张金平跟老婆商定,自己去一趟龙港找吴老板!
  从长春到温州,将近3000公里的路程,火车行驶了40多个小时。到了温州火车站,他再转汽车到龙港镇。前前后后的时间加起来,他耗费了将近50个小时。
  今年8月6日下午,张金平回到了龙港。一下车,他就傻眼了,这里大变样了,跟他脑海中想了N遍的龙港差太远了。
  他一路问一路找,寻寻觅觅终于找到了6年前的印刷厂,可是这里早已人去楼空,厂房闲置了。
  这该如何是好?张金平向龙港公安分局求助。但他心里没底,不知道民警会不会帮他。
  民警林元炬接待了他,听完故事,林元炬说“我帮你找”。
  张金平清楚地报出了吴老板的名字、年龄、以前的厂址等信息。林元炬又辗转通过各种渠道问到了吴成水现在的联系方式。
  电话通了,吴成水正在温州市区陪老婆体检。林元炬把事情原委说了一通,吴成水愣了:“我真没想到,那么多年,他还记得,还专程赶来还这钱。”
  终于,张金平找到了自己惦念已久的吴老板,还上了这2000元钱。
沈洁琼 薛建贺 李玉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