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论坛

农业补贴精准才高效

  ——据《人民日报》报道,去年我国的农业补贴已达到1600多亿元。从2004年推开至今的农业补贴政策对促进粮食产量连年增长、农民收入持续增加,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受到亿万农民的衷心拥护。但农业补贴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种粮大户们“吐槽”的补贴目标不够精准就是其中之一。
  近年来,一些地区出现了补贴与粮食生产脱钩的情况。只要符合土地承包政策,有的农民把地撂荒,补贴照拿;有的农民进城打工已完全“脱农”,补贴也一分都不会少。有专家说,补贴对粮食生产的刺激效应正日趋减小,逐渐演变为对农民的“收入型福利”。
  事实上,当初设计出台农业补贴政策的目的,就是为了鼓励农民多种粮食。可各地在实际操作中,最后基本都过渡到按承包耕地面积补到农户。这主要是因为一家一户的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商品量等指标,都很难真正核算清楚。这是农业补贴政策指向性不够清晰、精准度不高的客观原因。
  在种粮成本不断走高、种粮比较效益持续下降的背景下,由于补贴目标不够精准,真正种粮的人得不到更多补贴,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既有可能导致耕地非粮化的倾向愈发严重,也不利于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发展。这些都迫切需要提高农业补贴政策的精准度。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新增补贴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按实际粮食播种面积或产量对生产者补贴试点”。这是对农业补贴政策作出的进一步调整。当然,实现补贴的精准性、指向性,也不能忽视政策的可操作性,既要追求效率,也要兼顾公平,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农业补贴政策的效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