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碧清
在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上,浙江努力践行着“五个务必”,即务必做到执政为民重“三农”,务必做到以人为本谋“三农”,务必做到统筹城乡兴“三农”,务必做到改革开放促“三农”,务必做到求真务实抓“三农”。当前,浙江的农村改革已进入攻坚期。作为农业管理职能部门,在诸多挑战和机遇中,要着力寻找新的突破点、新的增长点、新的着力点,在农业创强、农民创富上抓出实效。
农业创强要抓好“两个一”
一个到位。关键是经营体制转型升级要到位。按照“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方向,农业强的根本标志,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重点应通过两种途径来解决:
一是培育新型而多元的农业经营主体。从缙云县看,全县现有农业龙头企业57家,其中省级4家、市级2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96家,其中省级11家、市级12家;家庭农场244家,其中省级3家、市级5家。这说明优者占比低、强者占比少,必须抓质量、促提高。通过组织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负责人等农业创业“佼佼者”,开展互相走访、互相揭“短”活动,交流经验、查找不足、寻找对策,从而激发农业创业“佼佼者”加强学习、提高水平;通过进一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把提高产品质量作为产业集群升级的重点来抓,走品牌建设路子,实现从产业集群到品牌集聚的跨越,逐渐向高端发展,并带来更多人就业、更好的经济效益。换言之,让适度规模经营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成为现代农业的经营主体。并通过上述主体把农户联结集聚起来,构建集约化家庭经营与产业化合作经营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制,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经济效益,让农业成为劳动生产率与土地产出率高、市场竞争力强、产业链长、有奔头的现代产业。
二是有效促进土地流转。农民进城多、留守老人多、田地管理难,是目前部分农村存在的现实问题。对此,要鼓励无劳力、劳力少、劳力外出等造成土地经营和管理困难的农户,有序流转出土地或将土地委托他人经营管理。同时加强宣传引导,进一步明确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之间的关系。这样可做到“三个避免”:避免土地抛荒、避免农村兴办公益事业必要用地处理难、避免发展规模连片种植土地流转难,使土地产生应有效益。
一个脱离。即鼓励农民从单纯的一产中脱离出来,拓宽增收渠道。推进农作制度创新,深挖农业多种功能,使农业主导产业形成接二连三的产业融合、升级的新格局。目前,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为农民增收致富带来新契机。可通过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业与庄园经济等,带动一产向二产、三产延伸,提升“接二连三”水平,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从而使整个农业产业“强“起来。
农民创富要“四轮驱动”
农业强必须要有农民创富的效应。农民创富关键要找到农户因地制宜增收奔小康的机制和路径,使农民成为创业致富主体。
一是找准着力点,激活创业活力。像义乌那样,人无闲人、个个抓增收、处处搞经营,依靠全民创业、全面创新,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创业创富活力,进一步引导他们在城乡和一、二、三产业更广阔的领域上创业创富。二是加强技能培训,提升致富能力。通过请专家、致富能手培训,帮助农民掌握一技之长,全面提高创业创富的知识和能力。如最近缙云县正在开展的“烧饼手”培训,决心打造“缙云烧饼”品牌,就是受农民欢迎、实实在在的一项举措。三是各级重视,落实农民权利。山区农民特别是低收入农民,权利缺失和能力缺乏的问题比较突出。各级特别是乡(镇)村要全力维护好、发展好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农村集体资产股权,使农民理直气壮抓增收。四是出台政策,优化创业环境。进一步为进城农民工减少后顾之忧,让在城乡一、二、三产中自主创业创富的农民,有良好环境、有想象空间、有利用载体、有机遇可抓,能放心创业、大胆致富、大显身手,逐渐成为有资本、有资源、有意愿、有动力、有能力的创业致富主体。
作者系缙云县农业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