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琳
本报讯 “你看看,村口小溪里的水多干净,还有人在洗衣服呢。你再闻闻,闻不到臭味儿了吧?”龙游县小南海镇箬塘村村支书李炎根自豪地介绍着村里的情况。清澈的溪水、干净的河床、清新的空气,这是记者近日在龙游采访时的切身感受。
箬横镇年出栏生猪3万余头,李炎根说:“原本村里家家户户都养猪,现在村庄内的猪场全部拆除了。”通过整治,村域内现存3家规模养殖场,胡建军生猪养殖场就是其中的一家。胡建军的养殖场依山而建,占地40亩,山坡上养猪场产生的养殖废水通过管网输送到山坡下的沼液池。沼液池与周边的1000亩水田、山地都有管网相连,“谁家需要沼液,打个电话给我就行了。”胡建军说,“以前处理排泄物是个头疼的问题,现在好了,猪粪由浙江开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全部拉走,其它的都排到沼液池里给村民做肥料,一举两得。”
作为一个畜牧大县,近年来龙游对畜牧业的整治可谓是成果颇丰。截至目前,龙游生猪养殖场的数量从原先的9800家缩减到1072家,拆除低小散养殖场90万平方米。据龙游县畜牧兽医局局长林海虎介绍,对这1072家规模养殖场的管理,县农业局和环保局分工明确,栏舍3000平方米以下的养殖场由农业局负责,利用生态循环的方式治理;栏舍3000平方米以上的养殖场由环保局负责,运用工业化治理手段治理。
龙凤生态农场就是运用工业化治理的养殖场之一。农场位于湖镇镇下库村,存栏生猪3500头,每天产生8吨猪粪和40吨养殖废水。农场东侧建有一座养殖废水环保处理设施,据农场负责人介绍,猪尿发酵后进入这套处理设施,通过过滤沉渣、生化除菌、人工湿地等环节后,排出的水质达到灌溉水要求,“这套设备每天可处理养殖废水100吨。”据了解,2013年10月,龙游县引进3家有资质的环保公司对养殖废水进行工业化治理,确保排污达标。
比起猪粪,生猪养殖废水污染量大治理难。”龙游县副县长郑国华说,“去年4月我们出台了生猪养殖整治提升工程,根据养殖规模选择不同的治理模式,分三批推进。”第一批治理的300家养殖场,其中30家采用工业化治理的手段,其余270家采用生态循环治理的手段。预计到2015年年底,三批共1072家养殖场将全部治理到位,“届时,全县域将达到畜牧排泄物100%全治理零排放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