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葛勇进
本报讯 尽管比常年迟了整整一周,但潮湿、闷热的梅雨天气终究还是姗姗到来了。6月17日,省气象台根据最新天气趋势分析,正式宣布我省入梅。
我省自6月2日以来,基本上以多云天气为主,平均降水天数仅2天,平均降水量为16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8成。据省气象台最新监测,目前副热带高压逐渐加强北抬,西南暖湿气流趋于活跃,预计未来十天,我省降水过程明显增多,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其中6月18日随着雨带南压,浙北部地区以阴天为主,降水主要在浙中南部地区,有中阵雨或雷雨,局部大到暴雨。19日至22日主要雨带仍在浙中南部地区,有大到暴雨。23日至25日雨带逐渐北抬,浙中北部地区有大到暴雨。
由于降雨增多,天气变化快,省气象台提醒各地要密切关注当地气象台发布的最新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信息,注意做好防范,特别要注意防范强降水对“五水共治”在建工程带来的不利影响,做好工程设施的安全管理和简易工棚等易损设施的加固工作。此外,农田需及时清沟排水,防止渍害发生。梅雨期间温度湿度较高,需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同时要及时采收杨梅等成熟水果。
针对强降水可能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小流域山洪、城乡积涝等次生灾害,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要求各地落实防汛责任制,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工作,加强水库安全管理和蓄水调度,做好大洪水防御准备工作,切实抓好在建工程的度汛安全管理和城市防洪排涝工作,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