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庆元县龙溪乡岙里村卫生保洁员吴通庆仅用了1个小时,就完成了原先要两个多小时才能完成的垃圾清运工作。吴通庆把这1个多小时工作量的减少归功于该乡的一项新举措——给垃圾袋贴上“身份证”。
垃圾袋上的“身份证”,实际上是能清楚表明哪个村、哪个卫生责任区、哪一户的编码。
据了解,龙溪乡为了有效管理好农民日常生活垃圾,给家家户户发放了《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常识》,并建立“垃圾源头分类可追溯”机制,为实施村每户配备2只垃圾桶,每户每月发放30只垃圾袋,并对每只垃圾袋进行二级编码,一级代码表示卫生责任区,二级代码表示户主代号。
在实施垃圾分类处理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村民的自觉意识,各村还经常性开展宣传、督导工作,部分村还积极开展了卫生家庭评选活动,并予以公开表扬及小额奖品奖励,切实调动群众参与环境整治、垃圾分类处理的积极性。在岙里村,不可回收的垃圾丢进红色垃圾桶,纸屑、瓜果皮等可回收垃圾则进入绿色垃圾桶已是妇孺皆知。分类后的垃圾,由村里保洁员定期定时统一清运处理。建筑垃圾运至村里的垃圾场进行填埋处理。卫生用纸、剩菜、剩饭则拉到村里的沤肥房里进行处理,经发酵、降解后,为村民提供免费的肥料。
垃圾袋编码后,做到了“见袋知人”。“现在谁还敢乱丢垃圾,一看垃圾袋上的编码,马上就知道这是谁家的垃圾。”鱼川村村民吴汉森说,如今,农户是否按要求进行垃圾分类、是否按要求定点定时段投放都一目了然了。
吴建军 陈传敏 吴怡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