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食品药品安全

浙江通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信用评定结果

188家获评诚信企业,5家被评失信企业

  □本报记者 郑慧玲 通讯员 汪建强
  本报讯 为推进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信用体系建设,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近日通报了2013年度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信用评定结果,这是我省自2007年以来连续7年开展此项工作。
  此次全省共对582家第二、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进行了质量信用等级评定,其中,188家企业被评为诚信等级,占参评企业的32.4%;341家企业为守信等级,占参评企业的58.5%;48家企业为警示等级,占参评企业的8.2%;5家企业被评定为失信等级,占参评企业的0.9%。从评定结果看,全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信用水平同比稳中有升,重点监管的69家企业质量信用总体较好,但是定制式义齿企业质量信用仍然偏低。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要求,各地要认真分析医疗器械质量和安全方面存在的风险,结合正在开展的医疗器械“五整治”专项行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医疗器械生产的监管,尤其是对高风险产品和警示失信企业的监管。督促相关企业制定整改计划并有效落实,消除系统性风险和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对违反医疗器械监管法规的,要依法进行处理。同时,对连续被评为诚信等级的企业要加强宣传,引导企业守法自律。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还要求,将7家连续两年以上被评为警示或失信的企业列为全省医疗器械“五整治”重点检查企业,由省局组织专门力量进行系统检查。将10家连续两年被评为警示或失信的企业列入各地医疗器械“五整治”重点检查企业,由各市在今年5月底前组织系统检查,发现有违法行为的,依法查处。此外,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还将适时对全省警示失信企业的整改情况进行督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