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3版:浙江种植业

机插早稻育苗,应防止“壮苗变瘦秧”

  今年3月中旬以来多晴好天气,温高光足,回暖明显,气象条件对早稻育秧十分有利。今年机插早稻育秧大棚育苗、基质育秧、叠盘出苗等育苗方式增加,育秧前期出苗率高、秧苗健壮、生长整齐,种足种好早稻已有较好基础。但是,机插早稻育秧尚存在较多隐患,要加强苗期管理、及时移栽,防止高温烧苗、壮苗变瘦秧现象的发生。
  明确壮秧标准。壮秧标准是:尽量保持叶蘖同伸,根系发达,矮壮叶挺。叶龄2.5—3.5,植株第1叶鞘高度不超过3厘米、叶枕距1厘米,第3叶片长8厘米左右、苗高12—15厘米。
  水稻具有叶蘖同伸的特性,即如果生长条件良好,主茎从第4叶开始至拔节前,心叶抽出,会在下方第3叶的叶位发生分蘖,分蘖茎上以同样的方式长分蘖。温度、水分、氧气、含氮量、光照等因素均会影响分蘖的发生。机插育苗播种量高,早稻每盘播种120克、150克,相当于秧田湿润育秧每亩300公斤、370公斤的密度,秧苗基部叶片光照不足,叶蘖同伸规则受到破坏。一般叶龄3.1-3.5的秧苗移栽到大田,主茎要到第7叶心叶抽出时才有分蘖出生。移栽时秧龄越长,秧苗基部叶片枯黄、死亡,大田分蘖的节位越高,分蘖的利用少,越不利高产。
  做好温水调控。根据天气预报,及时做好育秧大棚和小拱棚的开窗、通风、揭膜等工作,防止温度过高、水分过多造成秧苗徒长、苗株细长、叶片披垂;防止高温烧苗,特别是采用有机质材料为主的基质育苗时,防止温度过高基质发酵导致伤根伤苗。
  播种至出苗宜保持育秧温室或棚内温度30℃-32℃,湿度100%;出苗后至第1叶全展,温度控制在22℃-25℃左右,最高不超过30℃;第2叶伸长期,温度控制在22℃-25℃,最高温度不超过25℃;第3叶伸长期,温度控制在20℃-22℃,最高不超过25℃。
  大棚育秧湿度控制在85%以下。如早晚叶尖吐水水珠小(或少),午间新叶卷曲,床土发白,要在早晨浇水,1次浇足。秧田育秧以沟灌为主,保持秧板湿润通气。在正常情况下,保持盘面湿润不发白,若晴天中午秧苗出现卷叶要灌薄水护苗,防止秧苗青枯,雨天放干秧沟水。忌长期灌水造成根系生长不良。晴暖天气通风前要先灌跑马水,全畦揭膜要先灌浅水,在上午8-9点钟膜内外温差较小时通风或揭膜,防止秧苗失水青枯。机插移栽前3-4天,天晴灌半沟水蹲苗,或放水炼苗,确保机插时能提起秧块不断。
  移栽前至少3-5天秧田应进行揭膜炼苗,使秧苗逐渐适应气候变化,提高抗逆能力;育秧泥土肥力较差,秧苗脱肥叶色落黄的在移栽前2-3天施起身肥,每盘2克尿素撒施,施后清水洗苗。
  抢暖及时早栽。及时查看天气预报,掌握移栽时间。一般4月10日前后开始,如连续4-5天夜间最低气温10℃以上、白天最高气温接近20℃、日平均气温13℃以上,均可抢温暖天气移栽。
  抢抓晴暖天气,及时移栽适龄秧苗,能促进秧苗早返青、早扎根。尤其是3月20日前后播种的秧苗,至4月10日左右叶龄可达3叶以上,如不及时移栽,秧苗生长就会缓慢、基部叶片枯黄,秧苗素质明显降低,同时产生大量落脚秧苗。壮苗变成瘦秧,不利稳产、高产。适龄健壮秧苗抢暖移栽,大田活棵扎根返青快,始蘖期早,有效分蘖期延长,有利足穗增粒增产,并可降低基本苗,节省秧苗。
  秧苗抢暖移栽大田扎根后,抗逆能力增强,即使遇到冷空气,可采取灌水保温措施。特别是高产示范方,更应抢暖早栽,力争早发,以能在5月10日前够苗搁田。
  及早翻耕大田。俗话说,“宁可田等秧,不可秧等田”。机插秧苗播种密度高,多等1天就有很大不利影响。一般在3月份进行第一次耕田,促进田间残桩和杂草腐烂,在移栽前3-5天耕整好大田,以备栽种。避免“秧等田”延误农时。
毛国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