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最新一批不合格进口食品及化妆品黑榜单,248批进口食品、8批化妆品被拒国门外。
黑名单中共有19批来自新西兰的嘉仕堡巴氏杀菌高钙脱脂乳、调制乳,存在违规使用化学物质胭脂虫红、超过保质期、菌落总数超标等问题;从美国进口的牛初乳粉,亚硝酸盐超标;11批从朝鲜进口的红松子存在铅超标问题;从荷兰进口的莫丽兹巧克力违规使用化学物质叶绿素铜钠盐;来自美国的冠军复合营养粉铜超标。另外,来自澳大利亚的贝宝氏婴幼儿罐装蓝莓香蕉藜麦粥、贝宝氏幼儿罐装梨苹果葡萄果泥,因标签不合格被销毁;来自希腊的克里斯托多罗家族100%鲜复合纯果蔬汁包装不合格、从西班牙进口的卡里尔红葡萄酒因感官检验不合格都被销毁。
近年来,购买进口食品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一些超市里的进口食品种类越来越丰富,进口食品专柜也越来越多。但在面对不断激增的进口商品时,消费者切记不可盲目选择。
目前国内市场上在售的进口食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产地在国外,由国内经销商粘贴中文标识并在国内销售,外包装没有国内的卫生许可证号;第二类是原料由国外厂家生产,国内厂商进行包装和经销,包装上对产品的成分、配料等有较详细的标注,有国内的卫生许可证号;第三类是包装上以外文为主,由国内厂家进行分装,没有国内卫生许可证号。据介绍,只有第一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进口食品。下面教大家三招,谨防以次充好、以假乱真。
一看包装上是否有中文标签。根据国家《进出口食品标签管理办法》的规定,标签的内容不仅要与外文内容完全相同,还必须包括以下几项内容:食品名称、配料成分、净含量和固体物含量、原产国家或地区以及商品生产日期、保质期、贮藏指南、制造、包装、分装或经销单位的名称和地址。
二看包装上的经销商信息。对于进口食品来说,其在中国国内总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等信息非常重要,因为一旦出现产品质量问题,需要投诉或赔偿,消费者很难找到国外生产商,只能去找国内经销商。因此,产品包装上的经销商企业名称、地址、电话等信息一定要清楚。
三看是否贴有激光防伪的“中国检验检疫”英文缩写“CIQ”标志。如无CIQ标志,消费者有权向经销商索要查看“进口食品卫生证书”,该证书是检验检疫部门对进口食品检验检疫合格后签发的,证书上注明进口食品包括生产批号在内的详细信息。
杨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