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4版:浙江供销

春耕农资价稳量足 供应服务加快转型

  据省供销社农资集团调查预测,今年春耕期间,全省农资商品需求表现为:化肥、农药用量稳中有降,农膜用量小幅增加,品种结构持续优化。为应对省内部分区域可能出现春耕用肥备货不足的状况,农资企业已提前组织调运,基本能满足市场需求。
化肥市场短期维持弱势
  受全国化肥产能过剩严重和煤炭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的影响,去年化肥等农资价格经历了一段较快下行的过程。国内尿素出厂价格从2013年2月份的近2300元一吨跌至当年6月的1500元一吨,跌幅超过30%,并创下近10年来尿素价格的最低纪录。此后,尿素价格触底回稳,维持在1700元一吨以下的较低水平。今年2月初,国内尿素主流出厂价为1650元一吨,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25%。
  据省供销社农资集团对我省基层联系点农资商品零售价格的监测,1月底我省尿素平均零售价为1933元一吨,同比下跌18.61%,每吨回落442元;进口48%氯基复合肥零售价为3743元一吨,国产45%硫基复合肥为3093元一吨,同比分别下跌3.03%和8.76%,每吨分别回落120元和297元。
  目前,化肥价格仍处于近几年来的底部,随着行业开工率的持续下降和春耕用肥期的到来,短期化肥价格有望得到支撑。但3月下旬以后,全国又将新开多条化肥生产线,部分检修企业也将复产,除非国际化肥市场出现大幅反弹,否则国内肥市仍将保持弱势运行。这一趋势对减少农业投入有利,但将给化肥淡储及经营工作造成压力和风险。
优化服务满足多元需求
  面对化肥价格大幅下跌、储备和经营亏损的严峻形势,省供销社下属的农资企业一如既往地坚持为农服务宗旨,根据“两区”建设的需要提前组织化肥、农药、农膜等资源,实行从货源组织、终端供应到科技服务的一体化,为农户提供个性化配供服务,让利于农,全面做好今年春耕备耕农资供应工作。同时,企业也将根据浙江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农资供应结构,推动生态农业建设,服务“五水共治”工作。
  受今年春节期间气温偏高影响,春耕用肥时间可能提前。预计全省春耕化肥需求120万吨(实物量,下同),总量与去年基本持平,其中尿素30万吨、碳铵30万吨、磷肥12万吨、钾肥3万吨、复合肥(含专用肥)45万吨;农药约2.8万吨;大棚膜、农地膜2万吨。
  由于前期农资价格跌幅过大,基层经销商对行情看淡,省内部分区域可能存在春耕用肥备货不足的情况。为此,省供销社农资集团提前部署并全面开展市场调查、资源调运和保供动员工作,除了加大对本省和邻省的晋巨化工、灵谷化工等战略合作厂家资源的催调力度外,还积极组织河南晋开、山西丰喜、新疆奎屯等企业的优质肥料进浙,确保货源充足。据统计,目前农资集团的省内化肥库存约15万吨,加上2-5月份省内企业生产量和省外可调入货源,预计春耕期间省供销社农资集团可供化肥50万吨,加上供销社系统其他单位组织的货源,预计全省供销社系统可供化肥总量为130万吨,其中尿素32万吨、碳铵32万吨、磷肥14万吨、钾肥4万吨、复合肥48万吨,可以满足省内需求。目前,农药库存总量约1.5万吨,可供春花作物对口用药2500吨,可防治面积3000万亩次左右;农膜现有库存0.8万吨,加上省内企业生产和省外采购,春耕期间可供2万吨,如市场出现缺口,农资集团所属杭州新光塑料厂可及时安排增加农膜生产量,满足市场需要。
  服务现代生态农业是今年春耕农资供应工作的一大特点。省供销社农资集团正组织实施农资结构调整计划,着力降低传统单质肥供应比例,减少高毒农药用量,提升高效率、新配方和量身定制的农资商品应用水平。今年,农资集团将与有关单位合作,筹建现代肥料研究所,集中力量进行肥料配方和应用推广方面的研究,加快农资科技项目的产学研对接。在配方肥产能方面,农资集团已在省内及周边投资建设3家新型复合肥、复混肥厂,形成了30多万吨产能,可有效保证我省农业对个性化肥料的需求。农资集团还将在省内重点农业县开展农田植保外包和配套服务等工作,提升和发挥供销社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的中坚作用,支援现代农业发展。
  此外,今年春耕期间全省供销社系统将继续开展以“支农惠农”为主题的大型春耕服务活动,通过实物赠送、优惠供应、专家咨询、田间培训、服务承诺等形式,向全省各地农户提供高水平的农资综合服务。农资集团还将以“中农在线”网站为基础,发挥网上专家医院的作用,探路我省农资服务行业的电商模式,并与已建立的农资服务热线、为农服务微博一起,构筑起供销社惠农服务的网络大平台。今年春耕,省供销社计划举办支农惠农送服务专场活动100场,向种粮大户赠送化肥等价值500多万元的农资商品。
陈 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