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4版:浙江畜牧兽医

德清一猪场农牧结合创佳绩

猪场变清洁 茭白无公害

  □本报记者 程益新
  本报讯 这些天,德清县三瑞禽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丁国荣的电话响个不停。“村里的茭白即将进入‘冬眠’,这些都是来要粪肥的电话。”丁国荣说。
  丁国荣告诉记者,他的养猪场建在德清县武康镇龙凤村十亩塘外,目前存栏2000头。养猪场的四周全部是茭白地,共有六七百亩,自从去年村民用了公司里的粪肥尝到甜头后,今年来要粪肥的电话越来越多。
  据丁国荣介绍,他的养猪场去年改造时严格按照畜牧局要求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配套建设粪污沉淀池860平方米和干粪堆积棚30平方米。部分猪粪堆积发酵后成为有机肥,用于农田、果园、竹林。其余猪粪和尿液全部排放在宽深的排污渠,通过水泵和管道设施,抽取外塘水至排污渠,在大量外塘水的冲洗下,所有粪尿都流向粪污沉淀池,节省了用水成本。同时,由于外塘水和雨水的稀释,沉淀池中的粪污经过曝氧处理后,浓度不至于太高,通过肥水灌溉管道,免费供给村里的茭白种植户用于施肥,实现养殖废弃物、污染物的全部资源化循环利用。
  村里的茭白种植大户戴国根种了15亩地的茭白,今年总共用了1万多公斤粪肥。他告诉记者,茭白地施用猪粪肥的效果十分明显,首先是茭白产量显著提高,单产从原先的1500公斤/亩提高到2000余公斤/亩。按照今年的平均市价4元/公斤计算,种植一季茭白的销售额为8000余元/亩,除去人工、秧苗等成本后,净利润约6000元/亩;其次,猪粪肥的使用替代了化肥,大大减轻了种植成本,同时带动了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据戴国根估算,每亩茭白地每年可为种植户节约化肥和人工成本约500元。“关键是产出的茭白不仅个大圆白,品质也非常好,没有用化肥种出的茭白表面的疙瘩,整个‘珠圆玉润’。”戴国根说,这几天施了粪肥之后,中间仅需偶尔拔草、治虫,明年5月就能收获了。
  据德清县畜牧兽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养殖场因地制宜形成的这种“猪-粪肥-茭白”农牧结合发展模式,不仅解决了猪场粪污处理难题,节省了处理成本,同时也给周边区域带来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是德清县农牧结合生态养殖增效的典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