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金华农交会看点多

科技成果、特色产品受热捧,连大学生“村官”创业团队也赶来“练摊”了

  □本报记者 陈小平
  本报讯 第九届金华·华东农业科技新成果展示交易会(以下简称金华农交会)18日在金华农展馆开幕。在为期3天的展会里,广大金华人民将共赴一场农业盛宴。
  秉承着“搭建平台、助农增收,展示成就、树立形象,科技引领、加强交流”的良好愿望,自1999年以来,金华市已举办了8届农交会,越来越受到当地农民和市民的欢迎,成为华东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力的精品农业展会。2011年第八届农交会,有10万余人次参与展会。
  据介绍,本届金华农交会以“绿色产品、生态农业、美丽田园”为主题,共设展示区面积2000平方米,展销区面积6000平方米,有600多家单位、4000多种农产品参展,其中科技成果展示单位超过50家。除了传统的名特优新农产品展销、农产品精品展和农业科技成果展示等内容外,本届农交会还新增了美丽田园和魅力乡村展区、大学生“村官”创业展区。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在展会现场,记者碰到了正在向市民热情推介有机农产品的兰溪大学生“村官”董利军、董杰和李蓝慧,他们带来的有机番薯、辣椒、青菜、小黄瓜等产品,不时引来好奇的市民驻足询问。董利军告诉记者,他们几个大学生“村官”成立了一个叫兰溪市大学生“村官”shooting star的创业团队,联合当地一家有机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和一些生产高档绿色水果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向市民推介健康消费的理念,提高兰溪农产品的知名度。
  为了切实给农业科技供需双方牵线搭桥,搭建合作平台,展会采取了十分务实的举措,除现场展示推介、专题讲座等载体外,大会会刊还详细汇编了农交会参展的科技成果、当地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科技需求和具体的合作项目。参展商只要翻翻这本会刊,无论是生产主体想寻求技术支持,还是投资主体想找合适的投资项目,都能找到需要的信息。
  一位来自上海的客商王先生告诉记者,他从会刊上看到了几个比较心动的项目,回头准备跟项目单位联系,看看有没有合作的可能性。来自金华金东区曹宅镇梅西塘村的葡萄种植户黄寿钱天蒙蒙亮就从村里出来了,早早来到农业科技成果展示区,向省农科院的专家了解有没有更高效的肥料。他告诉记者,自己种了6亩葡萄,今年的产值也有8万多元。“同样的品种,同样的种法,有的产值高,有的产值低,除了品种、销售时机等因素外,肥料也很重要,我就是来看看有没有好的肥料,只要效果好,价格贵点也没关系。”黄寿钱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