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养猪相比,饲养牛羊可充分利用秸秆、糟渣等废弃资源,是典型的节粮型家畜。为促进养殖业转型升级,杭州市萧山区打出“组合拳”,节粮型家畜产业蓬勃发展,已成为该区农业发展的新亮点之一。
今年上半年,该区肉羊存栏量达到4.5万头,牛2445头,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趋势;全区存栏500头以上的规模羊场达到20多家,全区3家规模奶牛场年可向市场供应鲜奶7000吨。
示范带动 科技兴牧
为充分发挥科技对产业的提升作用,该区近年来已连续两次成功申报杭州市农业丰收项目。2011至2012年,该区针对湖羊开展了标准化养殖、玉米秸秆青贮、人工授精等技术推广示范。2013至2014年,实施《草食家畜规模养殖关键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对3家规模奶牛场、10余家养羊大户开展防疫技术示范,从牛棚(羊舍)防疫环境治理、疫病监测与控制等环节入手,强化基础防疫工作,指导牛羊规模养殖场(户)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科学防控疫病,提高产品品质,避免经济损失,促进公共卫生安全。
创“星”争优 提升水平
为提高全区肉羊生产水平和产品品质,提升萧山肉羊产业品牌形象,今年起,该区畜牧兽医局结合国家标准化牧场创建的经验与地区实际,在能繁母羊常年存栏量200头以上的规模场中开展区级肉羊星级示范场创建活动,对达到星级示范场创建要求的进行授牌,从而扶持带动一批规模肉羊养殖场达到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等创建要求,以满足消费者对本地产优质肉羊的需求。
与此同时,近年来,该区连续实施“高产奶牛”项目建设,对能繁母牛、后备母牛及奶牛冻精实施补贴,促进企业加大良种繁育力度。
完善组织 做强产业
据萧山区畜牧兽医局2012年调查,该区共有规模羊场约50户,其中,能繁母羊存栏800头以上的近20户。截至2013年春,该区涉及牛羊收购、销售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13家;基本形成较为稳定的草食家畜精、粗饲料供应体系,并有多家单位与个人参与粪便、羔羊、公牛犊的收购。
但与此同时,在引种、销售等方面,行业协会的缺位导致养殖场(户)议价能力不足,养殖与屠宰、食品加工等下游产业的衔接也还不够紧密。为此,萧山区畜牧兽医局正通过组织同业培训、观摩、技术交流等方式,积极促成行业内部的协作,逐渐变“单打独斗”为“合作共赢”。 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