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听力门诊的调查发现,五成听力损伤并非严重的噪音造成,而是潜伏在身边不以为然的“小噪音”引起的慢性损伤,该门诊教授曹永茂提醒,洗衣机、烧开水、空调等家中小噪音不要去习惯,要尽量回避,并学会巧妙降噪。
据了解,人的正常听力在0-25分贝,至60岁起逐渐衰退。年轻时听神经遭破坏,很可能40岁左右就会出现听力衰退。“门诊发现不少30-40岁的人已经出现衰退,而这些听力都是在家中小噪音的影响下,不知不觉失去的。”曹永茂说,家里暗藏着不少噪音源,除了锅碗瓢盆发出的声响外,还有空调冰箱压缩机、风扇电脑风叶转动、洗衣机、电视等声音。而按照国家标准,室内噪音不得超过45分贝。曹永茂曾用分贝仪测量了一些家庭中最为常见的声音,不次于交通、施工等带来的噪音污染。
曹永茂说,听力受损有一个慢慢下降的过程,会先从高频音听不到开始,接着会耳鸣。有一个简单的自测方法:在放一段优美的音乐时,听到的乐感不如以前强烈,或者对歌词听得不太完整,一些高音部分的歌词听不到,就要到医院就诊了。
曹永茂建议,给家里“降噪”,家用电器尽量不要集中放在一个房间,装修时家里多用“软包装”,比如多用墙纸、厚棉布窗帘、地毯,沙发多用布艺的,墙壁可以做些粗糙处理,这些都可以吸音隔音。另外,在窗边多摆绿色植物,尤其是体积大、叶子多的阔叶绿植物,具有很强的吸声效果。
(摘自《武汉晚报》 刘璇/文2013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