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包子店的包子味道特别鲜美,主要是因为肉馅调制得好。不过,食客们要小心,有些包子的肉馅可能有问题。2月27日,嘉兴秀洲法院审理了一起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某肉店老板、员工共7人一起站上法庭被告人席,就是因为一种“特别”的肉包子馅。
包子馅竟是槽头肉和奶脯肉
季某和张某夫妇来自安徽芜湖,在嘉兴开了一家肉店,还拉来张某的兄嫂一起经营,专卖冷鲜肉。2011年下半年,他们转而开始加工肉馅,专门销售给嘉兴洪合、桐乡濮院、乌镇等地的包子店。
但他们出售的这些肉馅质量不高,是用从嘉兴某公司收购的槽头肉(即颈脖肉)、奶脯肉(即乳头肉)和普通的三七肉混合加工而成的。
去年1月底,店里专门雇了贾某父子和王某3名员工帮忙加工。他们将槽头肉和奶脯肉去皮、割除淋巴、奶头等,再将这些整理好的肉和三七肉运到冷库进行冷冻,最后将冰冻好的材料打碎,绞成肉馅,销售给包子店。
季某称,包子店一般都知道馅料是用槽头肉、奶脯肉做的,而这几乎成了行业的潜规则。
问题馅料已卖了100万元
据贾某父子说,在加工时发现肉的肉质不是很好,本打算到有关部门咨询是否犯法,也有过怕受牵连,辞职不干的想法。
可老板季某信誓旦旦地表示,这些肉是从正规公司采购来的品牌放心肉,不可能有问题的。就算出了问题,由他负责,不会牵连到员工。
很快,肉店被人举报了。嘉兴警方会同工商等部门,对这家店进行了检查,当场查获含有淋巴的槽头肉485千克、奶脯肉1047千克、加工好的肉馅792.35千克。之后,还在冷库查获冰冻的槽头肉和奶脯肉10万余千克,货值100万余元。
根据冷库的记录,季某自2011年12月31日至2012年6月17日从该冷库提取的槽头肉和奶脯肉的总量已达约10万千克,销售至包子店的肉馅价格为每千克10元左右,销售金额约100万元。
“垃圾肉”未经检疫
2月27日,秀洲检察院对该店的7名被告人提起公诉,认为他们结伙在生产、销售肉馅的过程中以次充好,应当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追究刑事责任。
按照相关规定,嘉兴的这家公司出厂的所有产品都必须有检验和检疫合格证,可偏偏销售给这家店的槽头肉和奶脯肉却是未经检疫就出厂了。
显然,这家肉店首先采购了未经检疫的槽头肉和奶脯肉,自行加工后也没有再次进行检验,并且直接流到了市场上,进了消费者的口中。“所有事情都是我一个人负责的,他们太冤枉了。我非常后悔。”庭审间歇,季某泣不成声,“我现在最对不起的就是他们了,因为他们不知道事情真相的。”而此时,会不会牵连到员工,已经不是季某能说了算的。其他几名被告人纷纷表示,自己法律意识淡薄,才会走到这一步。
法院将择日对该案作出宣判。
秀舟 秀湖
延伸阅读:
常食“垃圾肉”会慢性感染。槽头肉指猪头与躯干连接部位的颈脖肉,这个部位气管、血管比较多,而且还有淋巴结(腺)。奶脯肉在肋骨下面的腹部,结缔组织多,呈泡泡状,肉质较差。在屠宰行业,槽头肉和奶脯肉因为价值低被称为“垃圾肉”。医学界人士指出,在养殖过程中,一些细菌、病毒会进入猪体内并被淋巴腺等免疫器官所抑制。如果人们经常食用“垃圾肉”,会受到慢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