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仙居创新

  □本报记者 俞圣威 文/摄
  1月21日,大寒刚过,可仙居室外温度高达十几度,像是要提前开春了。
  仙居县横溪镇郑桥村则成了仙居当天最“热”的地方,彩旗飘飘,腰鼓队早已排好了阵势。10点28分,仙居县新合农场揭牌,幕布落地,鞭炮响起,一家采用土地自愿入股形式成立的股份合作制农场诞生了,132户农民变成了股东。
自愿入股+利益共享+民主管理
一颗“定心丸”
  成立股份合作制农场,有一个必须直面的难题:你怎么让农民自愿入股,怎么让他们相信这种形式的农场可以出效益?那么,是谁给郑桥村132户农民吃了“定心丸”?
  大伙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又明确,今后将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稳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这是郑桥村成立股份合作制农场最大的底气。
  成立股份合作制农场,农场运营的1500亩土地成了一个整体,对于农业规模化经营来说的确如虎添翼,无论是连片规划、供应良种、统一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品牌及认证,甚至是银行贷款,全都可以实现。仙居县农业局长杨赛中表示:“成立股份合作制农场就是统一服务,成本减少了,规模上去了,农产品质量更安全,效益也就出来了。”
  揭牌仪式上,台州市农业局农经站站长黄联红把股权证交到了新合农场董事长俞忠炉手中,俞忠炉把证一本一本递给股东。一交一递,把农场的收益和农民的收入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
  仙居县县前村村民王明卯对于新合农场公平、合理的土地流转形式感触颇深。2000年,王明卯的2亩地被征用,他一次性拿到补偿款6万元,时隔近13年,他仍“耿耿于怀”:“领了补偿款后,就什么都没有了,建了楼盘,土地增值费失地农民是没份的。”得知郑桥村以土地入股成立农场,王明卯不禁叫好,“土地可以世世代代保存下去了,大家不希望以任何形式失地”。
  不仅如此,相比工商资本的进驻,这种自愿入股的形式更让郑桥村农民接受:一方面,农场种粮为主的思路没有变,地还是自己熟悉的地,管得着,有能力管;另一方面,不会因为租金多少问题产生落差,土地增值部分看得见,拿得着;同时,股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实行民主管理,农场决策必须体现多数股东意愿。
保底收入+年底分红+务工收入
一剂“强心针”
  农场建起来了,但农民的利益一定能够得到保证吗?提高农民积极性的“强心针”在哪里?这应该很好回答:唯有实实在在地让农民增收。
  郑桥村村民方树明在宁波经营包装材料厂,他拿出6亩地正好入了1股。当被问到“农场能为你提高多少收入”时,他说,“每亩提高两三百元没有问题”。
  方树明的理由是:农场的设备跟上去了,米的品质提升;过去农户自己种,农药会用四五遍,现在土地统一育秧、统一施肥、统一管理,食品安全更有保障;连片规划,可以大面积种植优良品种,粮食产量就会大大提高。
  不过最让他高兴的是,土地入了股,儿子可以一门心思经营工厂了,他则可以安心养老,“有空就到地里转转。”方树明说。
  同样,张天华也从地里“解放”了出来,插完秧,他就可以安心在镇上做泥工,土地“托管”给农场,实现两份收入;而木工杨文岳再也不用为水稻病虫灾害操心了,“可以多出点活了”。
  他们的安枕无忧,来自一种新型的收入模式:保底收入+年底分红+务工收入。
  首先,股东入股土地中产出的粮食将统一销售,这部分就是农民的保底收入;然后,当年粮食深加工产生的收益四六分,60%拿出来按所占股份比例分红,40%作为风险基金。风险基金用于扩大再生产,也可用来购买农业保险以及防范经营风险。
  记者问刚上任的农场总经理俞荣火,预计今年能给村民提高多少收入?
  “规模优势带来的经济效益会很明显。从成本上讲,统一收割,收割成本不到每亩90元,比单个农户收割减少30元左右;统一机耕,成本不到每亩80元,比农户成本减少40元左右;统防统治,则每亩可以节约成本100多元。一年下来,1500亩地可以省下近26万元。”俞荣火回答说。
  而在农产品销售上,农场明显比农户更有话语权。俞荣火说,米的品质统一把关,品牌效益将逐步显现,“通过包装打‘杜枫山’品牌,今年要把米价每公斤提高2到4角。”
  新合农场作为一种股份合作制形式的新型经营主体,用一剂剂“强心针”调动起了每一位股东的积极性,股东的未来可以预见:务工不影响,土地收益稳,年底有分红。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舞台搭好了,好戏还在后头”
一种新探索
  俞荣火这两天总是皱着眉,一再追问下,他终于向记者“坦白”:担子更重了。
  不过此时的他,思路却愈发清晰,1500亩土地已基本规划好:“大部分仍然以种‘嘉优99’为主,先把优质米品牌打响;再拿一部分地种蔬菜、水果,另一部分可以种‘7954’米,做粉丝,把附加值提高。”“舞台搭好了,好戏还在后头。”杨赛中心里的规划图则更大一些,“郑桥村有一个水库,还有大佛洞,新合农场还可以搞休闲观光农业,一步步来。”
  他认为,新合农场的成立,是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打破小块土地的经营格局,是培育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一种探索。
  不过大家也有担心:按股分红,农场经营者的积极性如何调动?农场持续发展,人才怎么引进?
  杨赛中反应很快,“马上引入绩效考核,对经营人员进行奖惩。”但他也表示,这必须要有一个更加细化的制度去保障,也需要一个健全的机制去运行,比如从农技推广中心派人,招聘大学生,培养一批“职业农民”。
  让杨赛中欣慰的是,当地政府对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满热情,刚刚结束的仙居县第十三届二次党代会上强调,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将成为仙居农业今后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新合农场的探索有助于城乡统筹,要以此为抓手,推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仙居县委书记单坚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