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消费者的维权意识高涨,但是部分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也存在非理性行为。虽然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国家在法律上给予了适度倾斜,但如果消费者的索赔要求不合理,势必很难获得商家的认同和法律的支持,最终损害的还是自己的权益。
相关部门的投诉记录显示,近几年消费者非理性索赔有增多的趋势。如某消费者购买的彩电在收看过程中突然冒出一股烟,电视后面的墙壁被熏黑了一片,该消费者便提出30万元的索赔要求。
这些维权行为因有过度索赔之嫌,最终其要求都没有得到相关部门及法律的支持。当然这也是消费者维权意识提高的一种表现,是对企业诚信服务、规范质量的一种促进。因为消费者毕竟不是法律专家,不可能要求消费者把自己的索赔额度界定得十分清楚合理。
但是从维护自身利益角度出发,消费者在索赔过程中应该牢记的一个关键词就是依法维权。冷静地提出合理的索赔要求,不能“狮子大开口”。因为非理性索赔首先不利于消费者与经营者协商解决问题。在以前,企业往往会选择用比较高的赔偿来消除事件的不利影响,但是,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企业也不再一味简单地退让。同时,非理性索赔也很难得到法律的支持。消费者如果超出法律规定的限度提出过高索赔要求,最终就有可能会竹篮打水一场空。而且索赔额度越高,诉讼费也越高,因此消费者还应计算需要付出的诉讼费等成本,以及为协商及诉讼等所要付出的时间及精力成本。
如何降低冲突温度,尽可能地使消费者心平气和地对待问题,是纠纷顺利解决的关键,也是企业面临的新课题。消费者在维权投诉的同时也要调整好心态,避免发生过激行为,而第三方的介入调解往往会起到比较好的效果。当然,法律的完善和健全也不可或缺,毕竟打造和谐的消费环境不能仅仅依靠某一方的隐忍和退让。 桑雪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