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论坛

桐乡:推行“3+X”“1+N”模式

  桐乡市围绕同步推进“三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目标,全面推进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有效完善和提升了“三位一体”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形成了服务功能拓展、服务条件完备、服务网络延伸、服务能力提升及职能明确、制度健全、保障有力的运行管理模式,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全市各镇、街道12个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和21个社会化农技服务基地已全面建设完成,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拓展服务功能,抓实“3+X”服务模式和“1+N”组建模式,为农业公共服务提供基础支撑
  随着农业加快转型,针对农民群众对农业公共服务提出的更多、更高需求,桐乡市12个镇、街道的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在强化“三位一体”基本服务职能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多功能、一体化”的职能配置和“3+X”服务模式,将服务功能从过去的农技推广、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拓展到“三农”政策宣讲,农产品市场、农业科技、农机物资、土地流转、农业金融保险、农民就业创业等信息发布的“一站式”综合服务,有效满足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民对农业服务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在拓展服务功能的基础上,桐乡市积极推进“1+N”组建模式,延伸服务网络,根据各地产业结构特色和“两区”建设任务,引导和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业公共服务,在8大农业主导产业建立社会化农技服务基地21个,实现公益性服务与社会化服务的有机融合。
  二、健全机构队伍,提升农技服务队伍素质,为农业公共服务提供人才支撑
  桐乡市一方面按照省编委办《关于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实施意见》精神,将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确定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确保基础设施及设备等硬件投入和机构建设及日常运行经费,不断提升服务条件,确保镇(街道)208名在编农技服务人员留得住、用得上、稳得住;另一方面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机制,多途径、多渠道推进基层农技队伍建设,通过定向培养、招考等措施,把农业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农业生产领域就业创业大学生或择优选拔的大学生“村官”充实到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同时,积极引导基层农技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和专业技术技能培训等,不断提高农技人员的文化素质和服务技能。
  三、完善服务制度,狠抓“便民、高效、优质”服务举措,为农业公共服务提供制度支撑
  桐乡市围绕“便民、高效、优质”的服务目标,全面落实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各项责任制度。各基层服务中心建立了责任农技服务制度以及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责任考核制等管理制度,形成了现场指导服务、窗口受理服务、专家坐堂和预约服务、电话网络信息咨询服务等相结合的服务机制。由此实现了管理制度化、程序规范化、服务优质化、监督立体化,为提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及办事效率提供了制度保障。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