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20日是新昌县兔业专业合作社的社员活动日,也是兔农们“长见识”的日子。10月份的社员活动日,“福祥兔业”恰巧赶上出货,老板娘俞梅珍忙得不可开交,但时间一到,她还是带着两个管理员赶来了。“每次活动我都是必来的,通过相互交流,我们学习先进的养殖技术,更可以通过合作社了解到最前沿的市场信息。”她说,自从加入兔业专业合作社,参加这个集体活动就成了她雷打不动的习惯。
新昌是长毛兔之乡,全县约有2.5万农户从事兔产业,但多年来兔农们基本都是单打独斗。近些年来,兔业产业起起落落,兔农零、小、散的养殖模式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显然有些“招架乏力”。
面对这样的困境,1996年10月,由该县长毛兔研究所、畜产品公司、饲料公司及67户养兔户组成的兔业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这也是国内首家兔业专业合作社,专门致力于良种兔“引、繁、推”及“产、养、销”一条龙服务,这促使广大兔农一下子抱成了团。
为了加强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合作社除了设立社员活动日,还十分注重培训农户,并创办了内部刊物《新昌兔业》,传授养兔科技知识,介绍经验,传递信息。
为保持新昌兔业发展优势,该合作社一边注册了“白雪公主”商标,推行品牌化经营战略,一边坚持每年引进新种兔。2007年,该县从法国引进了200多只安哥拉粗毛兔,这也是落户新昌的农业部“948”项目——“法系粗毛型高产兔引进和选育”。经过短短两年时间的科研攻关与杂交改良,新昌的兔业技术人员就让这批法系兔在山城创下了产毛量和粗毛含量的新高,在2009年举行的中国农产品加工与流通博览会上,一举拿下法系长毛兔种兔和兔毛评比双料金奖。
改良后的法系兔逐步在全国多个兔场推广,让兔农直观地看到了科技带来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新昌兔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也从未停歇。数年前,新昌一些兔农注意到在市场的起起落落中,饲养长毛兔的一些优势逐渐失去,纷纷“改长换短”,养起了獭兔。
新昌县兔业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高级畜牧师高柏绿与兔子打了40多年交道,是看着新昌长毛兔产业一步步发展起来的。面对獭兔的出现,他淡定地将其归结为是市场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他分析说:“相比长毛兔,獭兔养殖是一项很有前途的新兴养殖业,周期短、见效快,不仅皮毛可做高档服饰,兔肉还可以食用,可谓是‘一兔多得’。”正是看到了如此的市场前景,新昌县兔业专业合作社鼓励兔农大胆改养。目前,该县已有獭兔饲养场100余家,笼位总数达15万只左右,全年生产兔皮25万张,产值2500多万元。
近年来,新昌兔业发展已逐步呈现出长毛兔、獭兔“两兔并举”的良好局面。为让产业发展保持持久的生命力,新昌县兔业专业合作社2010年探索成立了兔业资金互助会,尝试通过集聚兔农手中的闲散资金,来加快资金资本化,为兔农资金余缺调剂和生产生活融资创造条件。
前些日子,该县镜岭镇溪西村养殖户周林萍急需周转资金买饲料,她想到了向兔业资金互助会“求救”。让她高兴的是,前后两个工作日,资金互助会就通知她可以去银行领“周转金”了。原来,资金互助会的借款方式较为灵活,除了传统的担保抵押等方式外,兔毛、兔皮、兔场等都可作为借款抵押物。更重要的是,养殖户并不需要直接去银行办理,所需资金由互助会统一向银行“批发”,再“零售”给急需资金的农户。这样一来,兔农借款难和兔业发展资金短缺等瓶颈问题很大程度上就能迎刃而解了,养殖户抱团搏击市场的信心自然也变得更足了。
成立16年来,新昌县兔业专业合作社先后获得了首届全国养兔行业十强优秀企业、全国供销系统示范专业合作社、全国百佳农产品经纪人、浙江省模范集体、浙江省示范性专业合作社、浙江省十佳畜牧专业合作社、浙江省供销系统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大奖和荣誉,还是省经纪人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市经纪人协会副会长单位,推动着新昌兔业“跳”向更新、更高的高地。
梁凌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