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化名)本来是一个生意人,在温岭开了一家电器商行,虽然生意做得不是很大,但也还算不错。本应安安稳稳地做生意,可他偏偏在“家电下乡补贴”上打起了歪主意。
农民购买家电享受“家电下乡补贴”,是国家的一项惠农政策,王向却一心想着“惠己”,觉得这个钱赚得容易,想占国家的便宜,结果自尝苦果,现已被刑拘。
事起纠纷 牵出诈骗端倪
事情得从今年7月份说起,还是王向自己报的警。
那天,温岭城南派出所接到王向的报警,称自己因琐事纠纷被顾客陈某殴打。民警迅速出警赶到现场,将陈某带回派出所询问。
陈某向民警述说了事情的原委。原来,陈某去玉环某商行购买“家电下乡”的电器,没想到被店主告知,他的购买份额已满,不能再享受“家电下乡补贴”。这让陈某着实犯疑,因为他之前只在王向的电器商行里买过2件电器,怎么就满额了呢?可是,电脑上却清楚显示着他有4条购买记录。
于是,陈某转头去找王向理论,问他是不是多录入了。王向坚决否认,坚称此事与自己无关。这让陈某非常恼火,两人争着争着就打了起来。王向打不过陈某,就报了警。
警方介入 查清背后猫腻
在调查王向与陈某的纠纷过程中,当地很多群众纷纷向派出所反映了类似情况。侦办民警觉得其中很有问题,判断这绝不只是一起简单的纠纷案件。
警方联系了当地财政部门,共同开展深入调查,很快发现了王向搞的猫腻。
就这样,一起诈骗国家补贴的案件逐渐浮出水面。经查,王向在办理“家电下乡”的过程中,利用农民的有关证件虚假录入信息,共非法获取“家电下乡补贴”1万多元。警方依法传唤王向接受调查。
利字当头 骗取国家补贴
一切都因“利”字而起。在办理“家电下乡”的过程中,头脑灵活的王向发现了一条便捷的“生财之道”。平时农民到他店里购买电器,都会把身份证和户口本等证件交给他,由王向统一录入、上报,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再根据上报的信息发放补贴。这就给了王向可乘之机,他利用这些农民的个人信息,虚构购买记录、虚假录入,骗取国家的“家电下乡补贴”。
原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奈何人算不如天算,一起纠纷牵出了背后猫腻,也让他的诈骗行径彻底暴露出来。
目前,王向因涉嫌诈骗罪被温岭警方刑拘,案件还在进一步调查。
施田 郭冰芳
相关案例:
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江西销售商占某某采取录入虚假“家电下乡”信息的手段,共骗得国家补贴款57802.43元。近日,法院以诈骗罪判处占某某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