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对于土地违法的高压政策一个接一个,但违法事件仍旧一起接一起。国土资源部最近公布的今年上半年土地违法查处情况显示,半年内共发生2.9万件土地违法行为,涉及土地17.7万亩,耕地6.5万亩,且新的违法用地面积逐月上升,在稳增长压力下,各地大批项目亟待上马,遏制违法行为形势严峻。
招商靠“送地”的做法,是造成违法占地高发的一个重要推手。“招商靠送地,激励企业多占多得。”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司长严之尧说,为了多占地,投资额“注水”现象很普遍。许多地方都有1亿元以上项目可以单独供地的规定,有的企业投资仅有1000万元,却夸大到1个亿。
国土资源部沈阳督察局相关人士表示,近年来,地方政府为吸引企业入驻,预征大量土地建设开发园区,在没有用地指标的情况下,从农民手中预征土地并停耕停作,导致大面积耕地撂荒和闲置。“要上悬利剑,更要敢于和及时亮剑。”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授张孝德指出,当前缺乏的不是政策,而是如何增强执行力的问题。要保住子孙后代的农田,问责制必须问到实处。要让严重土地违法的地区付出巨大代价,对违法地区停批缓批用地指标。对严重违法的地区,除了追究“一把手”责任,还应列入绩效考核硬指标,干部进行终身责任追究制,将“红线”变成“高压线”,才能保住子孙后代的粮仓。同时,要提高工业用地使用效率,降低利用存量建设用地的成本,对新增建设用地征收费用按比例上缴中央财政。对严重违法占地特别是侵占基本农田的行为,也应追究刑事责任。
(据新华社 邓华宁等/文2012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