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离不开水的鸭子养到山上去,产蛋率能不能提高?发病率会不会降低?最近,武义县浙江田歌实业有限公司的山上养鸭模式,吸引了一拨拨来自全国各地的养鸭大户前来观摩学习。该公司经理徐翼虎高兴地说,山上空气好,鸭子不易发病,还能扩大养殖量,提高养鸭效益。
田歌公司蛋鸭养殖基地建在武义县履坦镇石龙头村附近一座连绵五六百亩的苗木山上,山上种了樟树、桂花树及樱桃、李树等各种苗木,两三千平方米简易钢棚搭成的养殖场里,“嘎嘎”的鸭叫声不绝于耳。
山上养鸭分为圈养和笼养两种。圈养鸭子就是在山上围个围栏,让上万只鸭子满山跑。为满足鸭子戏水需要,还专门在山坡上建了个“游泳池”。“游泳池”每天都换水,还经常对鸭舍进行清洗,做好卫生防疫工作,鸭子就不易得病。用药省了,产蛋多了,效益自然就提高了。
蛋鸭笼养区建在一座标准化钢棚鸭舍里,每排鸭笼分为上中下三层,每两只鸭子住一个小“房间”。饲养员开动饲料自动投料机,不到半小时,每间“鸭房”前的饲料槽里就都填足了鸭饲料,鸭子纷纷探头啄食。“鸭房”里还装有自动水龙头,只要鸭子张开嘴巴轻轻触碰水龙头,水就自动喷出。“鸭房”底下的蛋槽架上,滚满了干净的鸭蛋。
传统山塘水库蛋鸭养殖方式多为“夫妻档”,夫妻两人饲养量通常在500-1000只,人力成本相对较高,蛋鸭还容易交叉传播和感染疾病,降低产蛋率。在环境清幽的山上养鸭,采用圈养或笼养方式,两个人可养两三万只蛋鸭。据了解,目前,该公司的山上鸭场共有3万只蛋鸭,市场行情好时,每只鸭子每天“产下”的纯利达0.20元,最高时达0.30元,效益可观。
山上养鸭的创新实践,引起了全国水禽养殖界的关注。日前,浙江省农科院和广东省农科院专门派出科技人员到该基地蹲点科研,进行“国家水禽体系笼养鸭产业化”课题跟踪实验,为大面积推广这一技术作准备。李小波 朱跃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