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导盲犬训练的专业性强、时间长、劳动强度大、耗资巨,加之驯成后无偿捐献给盲人使用,无资金回收,中国首家导盲犬训练公益机构——中国导盲犬大连训练基地目前陷入困境。
国内导盲犬发展滞后
国际导盲犬联盟规定,1%以上的盲人使用导盲犬可视为导盲犬的普及。据统计,我国有1691万视力残疾人员。据此计算,全国需要16.91万只导盲犬才可达到普及。但目前在大陆范围内服役的导盲犬不足50只。
今年8月1日,国务院颁布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正式施行,该条例规定“视力残疾人”可携带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终于有法可依。但专家指出,导盲犬发展需进一步细化行业规则和准入制度。
Lucky是条导盲犬,它的“妈妈”——50岁的平亚丽是盲人,曾为我国赢得首枚残奥会跳远金牌。目前她和Lucky住在北京石景山区。
患有先天性白内障的平亚丽,离开Lucky的引导,几乎寸步难行。但前几年,Lucky的状态并不好。由于公交、地铁不让坐,酒店、商场不让进,出门散步要躲着警察,缺乏运动的Lucky已严重“发福”。
更因曾被警察带走关了一夜,Lucky对所有穿制服的警察都充满恐惧,这也成为平亚丽的安全隐患。
黑户导盲犬的处境
即使遭遇眼盲和离婚,平亚丽仍觉得自己很Lucky(幸运)。
在1984年的纽约残奥会上,她获得盲人跳远B2级冠军,成为中国首位残奥会金牌得主。退役后,她遇到了生命伴侣——导盲犬Lucky。
Lucky出现前,平亚丽行走靠手杖。别人走10分钟的路,她走40多分钟。被电动车撞伤几次后,她尽可能地待在屋里。
2007年底,Lucky的到来,改变了一切。“近5年来,不论刮风下雨、风吹日晒,我要去哪里它都会牵引着我,既不耍情绪也不偷懒;过马路保护我,我休息时,它保持绝对安静。”2008年北京残奥会,平亚丽成为火炬手,她带着Lucky完成火炬传递。平亚丽说,“Lucky是我的眼,是我的爱人、朋友、孩子和永远值得信赖的伙伴。”
残奥会结束,Lucky这张特殊的临时养犬证到期,平亚丽去办证时被告知,Lucky属于大型犬,即便有一般的养犬证,Lucky也不允许出现在公共场所。Lucky成为“黑户”,它不被允许外出,平亚丽也就没法出行。
Lucky来自中国导盲犬大连训练基地(后简称大连导盲犬基地),该基地是中国首家官方认可,也是国内唯一的专业导盲犬培训基地。如今,Lucky和这家导盲犬基地,都正面临着困境。
困顿的“导盲犬之父”
大连医科大学校园的东部,两栋环形相连的灰楼里,偶尔会传来犬吠声。有个人不时牵出一条拉布拉多犬或金毛犬,并发出“坐下、卧倒”等指令。这里是大连导盲犬基地,今年48岁的王靖宇,是这里的主任。
2006年初,王靖宇征得大连市残疾人联合会支持,成立大连导盲犬基地。他说,他要“为中国盲人寻一双眼睛”。至今,基地已成功培训上岗32只导盲犬,目前在驯的导盲犬有70多条。但基地面临的最大难题,是经费问题。
基地办公室主任王燕说,每只导盲犬的培养成本在12万-15万元之间,这包括基地工作人员的工资、狗粮、药品,加上办公差旅费用等。每年基地的支出均在130万元以上。然而,由于是公益组织,基地的收入非常有限。主要依靠每年几十万到百万不等的捐款,以及政府补贴。去年大连市财政首次对基地进行一次性补贴,共96万元,并承诺“训练成功一只导盲犬,补贴6万元”。除此之外,基地一年仅有的收益仅数千元。
运营经费短缺,只有靠王靖宇个人补贴。“他已经卖了一套房,并花光了存款。”王燕说,王靖宇还在四处募捐,北京一家公益组织,刚捐了疫苗,解决了今年犬只的防疫问题。王燕说,王靖宇压力很大,曾多次说起,“不想干了,担心撑不住”。
无处不在的障碍
2008年4月,残疾人保障法修订通过,规定盲人携带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应当遵守国家相关规定,这是中国法律首次提及“导盲犬”。但是,导盲犬的日子并没有好过多少。“公共设施还是不让你进门,公交出租也不让你上。”平亚丽说,带Lucky在北京坐公交车时,司机不认外省的证。还有一次,Lucky刚把前爪搭上公交车前门的台阶,司机为阻止它上车,强行关车门,夹伤Lucky的前爪。
“建议中央有关部门,早日出台导盲犬的行业准则、认定标准,归哪个部门管,由哪个部门认证。不然即使基地认定为合格的导盲犬,别人不认也没办法。”王靖宇说。
条例的出台
2008年7月的一份统计数字显示,全球共有2.5万只导盲犬,其中美国1万只、英国4000只、德国1100只、日本960只;而拥有1300万视障患者的中国大陆只有6只。
大连导盲犬基地已经吸引近10万视力障碍者的申请。以国际导盲犬普及率的1%计算,需要量为1000只导盲犬。王燕说,以现在年均出产速度,想领到一只导盲犬排队已到了10年后。
王燕说,截至7月底,基地自成立以来已经向全国无偿捐献31只导盲犬。“我们争取在每个省、每个特大城市都有我们的导盲犬上岗,这也是有利于推广和宣传导盲犬事业。”
目前,其他地方也陆续成立导盲犬训练基地。上海市残联与公安部南京警犬训练基地合作训练导盲犬,并安排18只导盲犬上岗;山东东营一家民营机构也到大连基地来“拜师取经”学习训练导盲犬;广州导盲犬基地正在筹划中。
姜丹是中国首位、也是至今唯一拥有国际导盲犬驯导师资质的驯导员。他说,目前越来越多的导盲犬基地令他喜忧参半。“导盲犬多了可以造福更多盲人,但在缺少严格的准入门槛和行业标准时,也很容易将导盲犬这行做滥,出现事故。”姜丹说,大力发展导盲犬培训行业的同时,“一定要建立起严格的准入制度和行业标准”。
今年8月1日,《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正式施行,该条例规定“视力残疾人”“可携带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平亚丽兴奋不已,她准备将这一条例时刻随身携带。“再遇到不让导盲犬乘车和进门,我就亮条例,咱终于有法可依了。”平亚丽说。
(摘自《新京报》 黄玉浩/文2012年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