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文摘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发布

  国家发改委近日印发了《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提出了“十二五”发展的一些目标: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000万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5.4亿吨以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棉花、油料、糖料、肉类、禽蛋、奶类、水产品总产量分别达700万吨以上、3500万吨、1.4亿吨以上、8500万吨、2900万吨、5000万吨和6000万吨以上。
  根据《规划》,我国将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鼓励和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金融机构,加快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以县为单位建立社区银行,有序发展农村小额贷款组织。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发展农村保险事业,健全农业保险制度。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上市。《规划》强调,要做大做强种业。加大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投入,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护、鉴定,创新育种理论方法和技术,创制改良育种材料,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科技专项,加快培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种。整合种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推动种子企业兼并重组,加快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优势种子企业。
  规划提出,到2015年,要全面解决约3亿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解决农村无电人口用电问题,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100万公里,适宜农户沼气普及率要达50%以上,完成800万户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积极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农业节水技术,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新增50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
  规划指出,要建立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向农业农村建设项目倾斜,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据新华社 于祥明/文 2012年8月8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