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文摘

中国式暑假可否换换内容?

  最近几天,微博上有一个帖子广泛流传,列出了美国小学生暑假要做的100件事,包括“去野营、去远航、去探索基地、去旅行、去拜访别人、去图书馆、烤饼干……”其中第100条表达了美国小学生暑假最重要的目标——玩得高兴!
  而“中国式暑假”总逃离不了三大项目,上辅导班(或兴趣班),在家打游戏看电视,写作业。虽然中美文化不同,但暑假对于孩子们的意义是相同的:快乐。相比之下,美国孩子的暑假更充实、更愉快,注重孩子体能、心理、兴趣的培养。
  教育专家常说,“让假期成为真正的假期,才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给孩子一个快乐的暑假,尊重孩子的意见”,父母们也深谙这些道理,但一回到现实,这些道理就被“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分数高于一切”的教育理念粉碎成碎片。
  那么,中国孩子的暑假到底怎么过呢?从当下的趋势看,父母最好和孩子一起商量,制定暑期生活计划表,学业和体验生活要兼顾。比如父母可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性格爱好以及禀赋等,让孩子去农村体验生活、到公益机构当义工、学习干家务、购买东西,或尝试一些没有设计过的体育项目等等,这些都要以孩子的意愿为准绳,既不要勉强,也不要相互攀比。
  归根结底,还是要转变教育理念,暑假才能变得丰富起来。
  (摘自《武汉晚报》 钟倩/文 2012年7月5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