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水温持续升高,水产养殖动物进入生长旺期。在这期间,投饲量增大,残饲和排泄物增多,自身污染加重,且病原微生物繁殖旺盛。期间又恰逢梅雨季节,阴雨天气较多,夏季雷阵雨、台风等恶劣天气多发,水质环境变化大,容易引发各类病害。高发的病害包括淡水鱼类的细菌性疾病、海水网箱养殖鱼类的寄生虫病、南美白对虾病毒病等。因此,各养殖户和生产单位应提高警惕,主动采取措施,减少病害发生。
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巡塘。高温季节水体各种藻类旺发,遇天气变化,尤其是短时雷阵雨、暴雨时,极易造成因水体上下对流,藻类死亡,而引起养殖水生动物浮头甚至泛池现象。因此,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收集气象信息,同时加强巡塘,观察水色、水质变化以及水生动物的活动、摄食情况,合理使用增氧机,做到“晴天中午开机,阴天清晨开,连绵阴雨半夜开,傍晚不开,浮头早开,鱼类主要生长季节坚持每天开”,预防或减轻浮头。
做好定期消毒和水质改良工作。由于水温持续升高,水体各类生物体活跃,因此当遇到环境应激或不稳定因素影响时,极易造成水质变坏,诱发病害。可定期使用生石灰、有益微生物制剂调节和改良水质。高温天气适当提高水位,注意暴雨或梅雨季节持续降雨造成的水质变化,尽量避免因盐度变化、应激反应等造成的损失。有条件的地方,应定期或不定期测定水体中的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并根据不同情况及时采取适量换水、增氧、使用微生物制剂等相应措施。
强化投饲管理。投喂新鲜优质的饲料,并严格控制投饲量,以防过饱而引发的肠炎等病害。同时可在饲料中适当添加维生素C、中草药、免疫增强剂、微生物制剂等,以增强水生动物的免疫力。对于一些达到商品规格的品种,应及时采取捕大留小的方法上市,保持养殖池内合理的密度,促进养殖对象生长。
加强对水生动物疫情的监测。
一旦发现疫病或疑似疫病要立即向渔业主管部门或水生动物防疫机构上报,并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隔离易感对象,以防止疫病扩散。
(本信息由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