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论坛

着力构建现代种业体系

  □宁波市农业局局长 鲍尧品
  近年来,宁波市以发展主导产业种子种苗为重点,着力构建以种业企业为纽带的现代种业体系,品种选育取得重要突破,供种能力进一步提升,良繁基地进一步改善,种子管理进一步加强。全市育成了“甬优”系列杂交稻组合14个,有6个组合通过国家审定,其中“甬优6号”、“甬优12号”被农业部列为超级杂交稻,成为国内仅有的两个籼粳杂交稻品种。培育的镇海青壳蛋鸭、余姚番鸭、宁海土鸡等新品种获得广泛推广,浙东白鹅、巨高长白兔等地方品种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甬优”系列品种在华东和华南稻区已累计推广1000万亩,累计增收粮食7.5亿公斤。
  推进科企合作育种,提高产业化育种水平。宁波市针对存在的科技研究与成果经营互相脱节的现状,积极探索育种方式,注重挖掘和整合现有育种资源,充分利用公益性研究成果,按照市场化、产业化育种模式开展品种研发,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1999年1月,在宁波市农业局的主持下,宁波市农科所与市种子公司签订杂交水稻合作育种协议,双方发挥各自优势,按照资源互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把杂交水稻育种的前期研究与后期的成果转化紧密结合,创造了以科研促开发、以开发促科研的良性互动机制。
  畜牧业合作育种同步推进。2001年宁波市就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开展奶牛胚胎移植技术研究并成功推广。之后,又相继与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浙江省农科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等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起密切的科研合作关系,共建立了30个种类的遗传种质资源库,陆续开展宁海土鸡、舜农土鸡和象山白鹅等遗传种质测定,使优质品种的育种水平稳定提高。至今,宁波市已成功选育我省首个国家级畜禽新品种——浙系长毛兔,培育出1个经省级认定的蛋鸭新品系——青壳Ⅱ号,宁海土鸡已完成国家新品种审定相关工作。宁海土鸡、象山白鹅、青壳蛋鸭等品种的市场占有率逐步扩大。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升种业创新能力。为做大做强宁波种业,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2000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种子种苗工程专项资金600万元,重点支持育种基地、良种生产基地和良种创新平台与展示示范平台建设;2009年,成立了宁波市水稻育种和畜禽育种创新团队,每年安排专项经费200万元,支持开展联合攻关和科技创新;2007年8月开始,建立能繁母猪重大病害、灾害等保险制度,保险保额确定为每头1000元,保费每头60元,目前全市参保能繁母猪参保率61.9%;2010年起,开始实施杂交水稻制种政策性保险,每亩保险产量80公斤,保险金额1000元,保费100元,保费的90%由市财政负担,目前已实现全覆盖。
  同时,宁波市加强种业基地建设,做牢种业发展基础;推动种业兼并合作,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加强种业经营主体整顿和执法监管,维护种业市场安全。近几年,全市种子抽检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种畜禽场提供的畜禽良种合格率达到98%以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