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论坛

创新科技支撑机制提升“两区”发展水平

  □湖州市吴兴区农林局局长 姚志凌
  近年来,湖州市吴兴区坚持把农业“两区”建设作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中之重来抓,截至2011年底,全区已有连片300亩以上农业园区67个,累计投资16.07亿元,建成核心区面积5.35万亩,其中列为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创建点2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创建点7个、特色农业精品园创建点18个;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2.4万亩。
  在推进农业“两区”建设过程中,吴兴区在解决“在哪建”、“谁来建”、“怎么建”等问题的基础上,积极创新科技支撑机制,提升“两区”发展水平。
  一是深化新型农推联盟建设。积极与浙江大学等开展合作,全面推进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新型农技推广联盟建设试点工作,探索建立“高校首席专家+本地农技专家+农业园区 (粮食生产功能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科技示范户”的新型农技推广模式。目前,全区特聘浙大等高校院所专家教授10名,配备区、乡镇农技人员50名,建立了蔬菜、玉米、龟鳖、水稻、油菜、桃李、湖羊、葡萄、河蟹、笋竹等10个产业分联盟,基本实现了农业主导产业的全覆盖。
  二是完善农业公共服务机制。
整合农业公共服务资源,形成以合作社为主体,农业产业联盟和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为依托,打造集“农业信息提供、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农林技术推广、品牌创建、农机作业、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产品营销”等于一体的服务平台。全面实行农技人员“联园区、联基地、联企业、联示范大户”的四联包干制度,帮助指导园区规划、建设方案实施、新品种引进和新技术模式推广等。
  三是加快种子种苗产业发展。
把发展现代种子种苗业作为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园区产出效益的重要领域,充分发挥吴兴区太湖土著蔬菜、湖羊保种、龟鳖苗种、太湖河蟹等种养业种质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种质资源的保护和新品种引进、繁育及推广应用,培育了上跃国家级中华草龟良种场、南太湖国家级湖羊种质资源保护区、渔大哥省级鳜鱼养殖标准化示范基地等一批种业企业,提升了产业竞争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