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委书记 卢子跃
近年来,丽水市按照“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要求,以“民富、村美、风正”为目标,以争取山区科学发展综合试验区为抓手,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切实把建设“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具有丽水特色的山区新农村建设道路。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和新农村建设满意度在2009、2010年连续两年位居全省首位。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连续第8年位居全省首位。
丽水的主要做法是:
注重培育生态产业,着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一是做大生态农业促增收。围绕生态农业的科学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加快建设绿色菜篮子基地、园林观赏游基地、农业科技园基地,进一步打响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近年来,茶叶、食用菌等八大农业主导产业呈现量价齐升的良好发展势头,预计2011年可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8.84亿元,同比增长12.24%;新增国家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106个,累计数达到565个;先后有8个县(市、区)被中国经济林学会命名为“中国特产之乡”;15个现代农业综合区、10大主导产业示范区和20个特色农业精品园建设正在加快推进。
二是做强生态工业促增收。丽水市以经济生态化为导向,积极发展生态工业,在工业产值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同时,加大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力度,依托工业园区,积极培育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农民异地转移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生产基地,提升特色农业产业,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依托来料加工业,积极扶持来料加工向生态移民安置小区、低收入集中村延伸。
三是做优生态旅游业促增收。致力于打响“秀山丽水、养生福地”品牌,以“丽水就是一个大景区”和“经营山水”为理念推进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大力发展养生养老经济,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城市”、“国际休闲养生城市”。依托生态休闲旅游资源,丽水市“农家乐”迅猛发展。目前,全市共有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点)264个,三星级以上农家乐经营户(点)290家。2011年,全年共接待游客46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2%;营业总收入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04%。
注重加强基础建设,着力优化农村发展环境。一是完善规划布局。制定了《丽水市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意见》,编制了全省首个市级《中心村培育建设规划》、《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规划》。9个县(市、区)根据各自实际分别制订了相应的专项配套政策,形成了区域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体系和政策体系。
二是注重品牌打造。按照“四美三宜”要求,丽水市提出了以“秀山丽水、养生福地”和“一县一品”的丽水美丽乡村品牌创建目标,出台了《推进“三沿”整治创建美丽乡村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实施了以“沿路、沿江、沿景”地区为主要对象,以“三清三改三治”为主要内容的“三沿”整治工程,并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市级美丽乡村先进县和示范村的创评活动。2011年以来,全市共投入“三沿”整治资金8.36亿元,完成510个行政村环境综合整治和42个整乡整镇的整治任务,实施了15个“三沿”整治提升工程项目,建成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0个。遂昌县率先获得省级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先进县称号,并入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名单。
三是加强环境整治。近年来,全市累计有2100个村庄得到了综合整治,基本实现等级公路村村通目标,改造农村危旧房13.7万户,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市、区)8个、国家级生态乡镇13个、省级生态乡镇124个,农村垃圾集中收集率达到89.95%。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连续3年居全省第一,“中国生态第一市”的美誉度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