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屐痕留处/□李继勇
锦绣江山
江山,这个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令无数骚客竞风流的大气磅礴之词,被浙赣闽三省交界的江山市用作了地名。徐霞客于1620年、1628年和1630年三过江山,留下了描写江郎山、仙霞古道、廿八都、浮盖山等的矶珠文字。
江山之名,其实是以山名县,出自城南的江郎山。江郎山一直被周边武夷山、三清山、龙虎山等的“大牌”名山的光芒所掩,直到2010年成为浙江第一处、中国第40处世界自然遗产,为中国丹霞提供了最高大的孤峰与巷谷景观,才石破天惊引起世人瞩目。
江郎山自古以奇险著称,奇就奇在“三爿石”,险也险在“三爿石”。“三爿石”是从半山之上拔地而起的三座山峰,系全球迄今所知最高大的、陡崖环绕的砾岩孤峰。远眺三爿孤峙天地间的巨石,没有起转承合,宛若平地一声惊雷,碰上有烟雾缭绕,则时隐时现、壮观诡异。无人知晓,壁立万仞是想支起天还是想刺破天。“三爿石”的三峰之间有大弄、小弄可出入。郎峰和亚峰的“一线天”,被地质学家勘定为“中国一线天之最”,郎峰平均坡度88度,徐霞客不能登顶,无奈止步“登天坪”。如今却有了登峰石阶,可圆古人的“登天梦”。攀登几乎是直上直下,说是爬山,倒不如说是在攀崖。伫立峰顶,宛若云中客。
蜿蜒仙霞岭间的仙霞古道紧扼浙闽赣三省要冲,曾是由浙入闽的交通咽喉,被称为“东南钥匙、八闽咽喉”。古道北起江山清湖码头南至福建浦城,熙熙攘攘了一千多年,直至近代江浦公路开通才逐渐被荒草所湮没。商贾挑夫们将仙霞古道走成了一条化干戈为玉帛的商旅之路,走出了“海上丝绸之路”唯一的陆路连接通道。文人骚客将仙霞古道走成了一条铺满璀璨诗文的“南宋诗词之路”,万壑松风依稀送来了张九龄、白居易、欧阳修、辛弃疾、陆游、朱熹、徐霞客等人的悠扬吟诵。虔诚的僧侣把仙霞古道走成了一条中外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当目光如归林倦鸟,远瞰被关隘与大山拱卫着的廿八都,在仙霞古道上行走了一天的挑夫们,看到那成片高耸的马头墙,定会有股暖流让脚力倍增——走下山去,谷底的廿八都便是山峦叠障险关重重中的温柔乡。已无从揣测徐霞客在荒山野岭乍见廿八都时的心境,但世上总有些东西是不变的,譬如羁旅,譬如家。投宿在念八铺客栈,看到客栈里“在世界行走,为廿八都停留”的宣传画,我霎时像被闪电击中。行走是必须的,却永远只是过程,而停留才是终极目标。
作为仙霞古道货物中转的第一站,廿八都曾是三省边境的大商埠,南来北往,人声鼎沸,富足了数百年之久。昔日的繁华凝固在了古色古香、雕梁画栋的明清建筑上,孔庙、文昌阁、万寿宫、水星庙、忠义祠、观音阁、老衙门等,无不漫漶着古风。
古镇多为一姓一族聚集地,共同的文化认同是其度尽劫波幸存至今的凝聚力。这里是个“方言王国”和“百姓古镇”,3600多人口的古镇至今仍有13种方言和141个姓氏。这里是块“文化飞地”,先民故乡的奇异风俗习惯仍互不干扰地流传至今,徽派、浙派、赣式、闽派甚至西洋风格建筑交相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