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产业

临近春节,酱腌制品成市场抢手货——

安昌腊肠风头十足

  近日,冬日的太阳暖烘烘的,笔者来到绍兴安昌古镇老街,眼前到处是一串串腊肠,构成了一幅独特的老街风景。
  在老河东市街两家小店的门口,沿河屋檐下,店门口还摆放着一盆腊肠。笔者发现,临街而设的饭桌,都会摆放一盆腊肠;不少摊位打出了“传统美食、送礼佳品”等吆喝语。与腊肠一起陈列的,还有酱肉、酱鸭、酱鱼干等传统产品。
  在一家小店门口,一对五十岁左右的夫妻正在现场制作腊肠。只见妻子宋春香一手拿着一只漏斗,一手拿着一双筷子,不停地把酱油浸泡过的肉末塞进漏斗中,漏斗下面出现一条长长的被白色肠衣包裹的腊肠。丈夫施鑫根则用一条条竹箬壳丝结扎悬挂。很快腊肠变成了一支支“双截棍”。“这样做的腊肠好吃,许多游客现场购买。”宋春香告诉笔者,现在古镇的商店大部分都制作腊肠,均采用了传统的制作方法。腊肠制作后就挂在店门口晒制,或切成小段包装。上午就有几位上海、杭州客人,买走了10多公斤。
  据有关人士估计,在安昌三里老街,现做现晒现卖的店铺达60多家,产量占到安昌腊肠的一半以上,这里已成为腊肠制作一条龙生产加工销售基地。
  与一家一户自制腊肠相比,一些加工厂的生产数量要大得多。在哈哈香肠厂,厂长成永才告诉笔者,今年的腊肠产量与去年持平,但工艺有了创新,推出小包装休闲腊肠,消费者只要一撕开包装就可以食用,每包售价2元。胡昌坊香肠厂厂长胡仁昌告知,今年腊肠加工量可达1万公斤,许多单位和采购商都上门来订购,其中不乏杭州等地的客户。
  据统计,安昌腊肠年产量达到30万公斤,销售额达1200万元。安昌腊肠已经成为千年古镇旅游的重要组成元素,一种独特的人文风情。 陶文强 李贤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