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冬季是林业病虫害防控的最佳时期。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全省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会议上获悉,到2013年,我省将根除3个松材线虫病县级疫点,拔除10个乡镇级疫点,使全省松材线虫病发病面积比2010年减少5万亩。会上,省政府和11个市签订了《2011—2013年松材线虫病防控目标责任书》。
据了解,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寄生在松树体内引起的、以松褐天牛为主要传播媒介的松树毁灭性病害,其传播速度快、致病能力强、防治难度大,因此被称为松树“癌症”。我省自1991年发现松材线虫病疫情以来,全省因松材线虫病枯死、砍伐的松树累计已超2亿株,对我省林业和生态环境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近年来,我省各地认真贯彻国家和省政府部署要求,全面落实各项防控工作,建立了严格的疫情监测机制、除害处理机制和检疫封锁机制。“十一五”期间,我省松材线虫病防治成效显著,共完成除治面积240.03万亩次,清理枯死木、感染木415.43万株。2010年的秋季疫情普查显示,全省松材线虫病发病面积和病死树数量呈现出“双下降”趋势,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22.7%和20.22%,大多数疫情发生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松材线虫病扩散蔓延速度得到有效延缓。
会议强调,各地要进一步认识抓好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方针,要严预防,没有发生松材线虫病的地区要采取最严格的保护措施,建立严密的监测网络,防治病害传入;要除病源,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对病木以及线虫、天牛进行科学处理和除治;要强管理,多部门、多手段,多管齐下,控制疫木不扩散、不传播;要创机制,通过机制创新来提高防控工作效率,控制发生范围,减轻危害程度,扭转松材线虫病扩散趋势,努力实现有病不成灾。
□本报记者 姚力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