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余杭农林集团的改革发展之路——

“地主”到“业主”之变

  □本报记者 俞廷尚
  在我省国有农场系统,无论是体制机制创新、产业发展还是民生改善,余杭农林集团是当之无愧的排头兵。
  十年磨一剑。余杭农林集团的发展,印证了这句老话。从2002年余杭区组建成立杭州余杭区农业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到2008年杭州余杭农林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该集团充分整合区内15家国有农林场资源,采取公司化的运作机制,彻底改变了该区农林场资不抵债、职工民生状况落后等诸多问题,为自身也为我省国有农场的改革发展开辟了崭新途径。
  更值得一提的是,余杭农林集团在产业发展上不断拓宽思路和范围。多年来,该集团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丰富这一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工商资本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如今,集团多家企业成为我省现代农业领域的佼佼者。
  在生态循环农业领域,浙江蓝天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可以说是鼎鼎大名。这家由余杭农林集团在2002年引进的企业,在租赁该集团下属湖羊场1200余亩土地后,投入资金逾1亿元,发展中华鳖、生猪的育种和生产,并带领周边农户养殖了近千亩生态鳖,如今已成为国家级循环农业园。
  在杭州周边小有名气的“农夫乐园”,也是余杭农林集团成功引进的项目。这个以农业为主题的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开发了卡通蔬菜瓜果、大型农事活动互动秀等,自2008年开业以来,已接待游客70余万人次,农业旅游产值超过3000万元。
  如此成功的“引凤筑巢”案例,余杭农林集团还有多个。到目前,该集团已累计引进7家企业,投资额达2.5亿元,拥有3家国家级现代农业企业和2家省级现代农业示范企业。
  “当‘地主’是好的,相对来说也是轻松的。但是从发展的眼光看,我们还必须当好‘业主’,投资发展自己的产业。”该集团总经理解宏伟说,近年来他们积极推进公司从管理型向经营型转变,通过继续创新体制机制,突破原有立足资源寻合作的发展思路,加大自主投资力度,发展自有产业。
  余杭农林集团近年来通过自身投资、合伙入股等方式,积极投身农业金融担保和种子种苗产业的发展。牵头组建的农信担保公司,已累计为农提供贷款担保10.5亿元;参股的科奥种业公司,年销售种子40万公斤,下属的种猪试验场年繁育种猪约2万头。此外,还与“西子联合”合作开发西子·农林生态科技园等项目。
  如今的余杭农林集团,已经实现了从原先自己搭台让别人“唱戏”到自己上台“演戏”的转变。到目前,该集团已累计投入发展资金2.9亿元,总资产超过27亿元,仅今年上半年就实现利润1152万元。
  对于今后的发展,解宏伟充满信心:“今后我们将重点推进现代农业、休闲观光旅游业、种子种苗产业和生态养生房地产业等四大产业,力争通过3到5年时间,成为余杭现代都市农业的‘领头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