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1版:文摘

近期粮价走低 农民惜售粮企观望

  在全国不少地区,近期的粮食价格出现下跌,粮食收购进度明显偏慢,购销双方“观望情绪”浓厚,农民种粮积极性也受到一定影响。
  山东聊城市茌平县冯官屯镇农民赵以军说,“今年收成还不错,但大多都没有卖。”他说,当地小麦不到2元/公斤,水分大的玉米只有1.8元/公斤。
  当地不少村民说,近一个月来都很少看见有开车来收玉米的商贩,跟去年相比反差很大。
  山东高唐县张大屯粮食购销有限责任公司经理李子福说,这几天普麦收购价2.13元/公斤,优质麦2.53元/公斤,价格不算高。前段时间普麦收到2.14元/公斤,优质麦收到2.6元/公斤。
  据了解,购销双方观望的重要原因是近期粮价的小幅下跌。自10月份以来,我国小麦、玉米、粳稻等主要粮食的收购价格出现下滑,其中玉米价格下跌最为明显。
  全国粮油价格监测系统数据显示,9月底的玉米价格指数为155.55,但12月8日已下降至143.99,下跌幅度达到7.4%,反映多种粮食整体价格的原粮收购价格指数也下降近2%。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在国内外经济不确定因素影响下,我国粮价近期走势仍将趋弱。英大期货济南营业部营销总监邢政说,近期国际形势依然不明朗,特别是欧债危机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下行压力较大,在工业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对农业原材料的需求将下降,从而对近期粮价有所打压。
  不少专家认为,虽然我国粮食连年增产,但稳定我国粮食种植面积不能放松。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由于农业气候条件总体偏好等原因,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初步统计,201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7121万吨,比2010年增产2473万吨,增长4.5%。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分析认为,2010年我国的粮食年消耗量可能已超过6亿吨,但对照国家粮食中长期规划,2020年我国粮食的生产能力只有5.5亿吨,这就意味着到时候我国的粮食产需缺口可能要达到1亿吨。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 袁军宝娄辰/文 2011年12月13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