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部透露,近年来,国土资源系统每年筹集资金近1000亿元,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全国新增耕地4200多万亩。“十二五”期间将新建4亿亩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补充耕地2400万亩,加强500个高标准基本农田整治重点县建设,改造提高116个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助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我国著名农业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懋华说,由于老化失修和功能退化,我国田间排灌设施陈旧、沟渠道路配套性差的现象较为普遍,农业生产“靠天吃饭”局面未发生根本扭转,“整治后的农田基本能做到旱能灌、涝能排,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耕地综合产能显著提高,为实现粮食‘八连增’提供了重要保障。”
近年来,国土资源系统每年筹集资金近1000亿元,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全国新增耕地4200多万亩,荒滩、荒地、废矿坑等相继变良田。同时,通过平整土地、归并零散地块、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田间路网和生态防护林体系,建成高产稳产基本农田2亿多亩,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尽管国家加大了土地整治力度,但最新公布的全国农用地分等结果显示,全国耕地优、高等地仍仅占耕地总面积的33%,平均等别仅处于中等水平,旱地比例超过了一半,水田仅为26%。
(摘自《人民日报》于猛/文 2011年12月12日)